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

admin 2022年10月8日16:45:32评论71 views字数 1571阅读5分14秒阅读模式

这几天的重磅消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只存在于量子世界,既然宏观世界不存在,那么哪里推翻了爱因斯坦理论?意识推翻物质?宇宙是由意识产生的?难道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在量子纠缠中,有同源的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当一颗粒子发生变化,另一颗粒子也将同时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量子纠缠中2个亦或是2个以上的同源量子之间,存在非定域性,整个过程中无需传输,只需要观察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同时得出另一个粒子状态。


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有一双鞋子,把它分在两个盒子里寄给两个人,在打开之前没人知道收到的是左脚还是右脚。所以它是一种叠加态,既可能是右脚也可能是左脚,但当你打开其中一个盒子,另一个必然是相反的鞋子,这样对于所谓纠缠,有一定了解。


这个比喻是基于“薛定谔的猫”理论做的比喻,很明显不管我打不打开,鞋子事先的状态本身也是固定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哪个鞋子,所以意识上觉得它可能是这种状态或是那种状态,实际上物理状态,它从放进去那一秒已经确定,根本不是不观测它的状态就不确定。


薛定谔的猫,我只要不去体检我就永远没有病?


猫的实验,不管我打不打开盒子,假设猫死了,宏观上它也是死了,并不会因为打开盒子或不打开盒子,它就不死,打开前所谓既死又不死的叠加态只是人的主观意识。 同时也有办法推翻猫理论,在不打开的情况下,猫必死,比如说我一年后再打开盒子,饿了一年,这么小的空间,猫还不死吗?




这两天看了很多视频,依旧没看到一个真正能推翻爱因斯坦理论和牛顿定律的实验例子,很多所谓专家说话又矛盾,没有一个能解释清楚,和玄学一样,有些东西科学无法解释。


量子纠缠有人说像心电感应,假如亲人出事,你在很远的地方可能突然感觉到心痛或有异常,那时候可能是父母最后一口气,因为人身上有很多同源粒子,咋一听,像那么回事。


反正众说纷纭,没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证据。但有时候做过一些梦,梦到自己在干嘛,有时现实中遇到一些场景很熟悉,我想起梦中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它真的发生了,而且我经历过几次。比如我放学走在学校门口,突然看到一个熟悉场景,想起梦中下个路口,有个学生被人捅一刀,等我人走到下个路口,真的看到那个人被捅了一刀,一模一样。科学家说这种现象是什么人的潜意识做的梦,你再怎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潜意识最多只能控制自己,不可能控制别人发生什么吧?他人被人捅,我的意念能控制?反正这种现象,科学无法解释,或者说现有解释无法令人信服。重点中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过,真的很玄乎。如果说是同时的,那应该是直接发生,而不是几天前做的梦,如果延迟了,那就是说另一个世界发生了,我这个世界现在才发生,那就不是量子纠缠所说的同步了。


关于量子通信

所谓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等早已存在十几年,发展也很成熟,但目前所谓的量子通信,实际上还是通过常规通信(无法超光速)给双方事先分配密钥,然后再通过观测所谓纠缠状态解密数据,根本无法做到刚颁奖的量子纠缠定义的不传递信息,作用又超光速无限远距离。就像计算机病毒,它原理有点像现实中的病毒,可复制,但又不能完全达到现实效果,比如现实中病毒变异,是病毒在新的环境产生的后代dna发生变异自动适应,而计算机里的病毒变异,需要人为编写升级后才是所谓变异,程序所谓意识逻辑判断是人为写死的,理论与特性与现实有点像,但无法做到真正的。就像前段时间鼓吹的虚拟人元宇宙,说什么未来人都只活在元宇宙,丢哪猩就一个游戏,整个过程都是人在电脑前操作,吹得像意识操控一样,你在元宇宙吃饭,现实中的人就真的不用吃饭?


量子通信漏洞

由于量子通信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量子纠缠,所以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安全,无法监听,无法被人破解的地步。目前的传输都是基于物理介质的,物理介质速度上限是光速,超光速上万倍,无限远或不需要介质,目前人类文明做不到


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

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

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K8实验室):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0月8日16:45:32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量子纠缠-2022诺贝尔奖https://cn-sec.com/archives/133684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