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入侵防御系统
二、入侵防御系统的主要功能
-
实时监测和防御:IP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一旦发现异常或恶意行为,能够立即启动防御机制,阻断恶意流量,防止攻击扩散。 -
网络入侵防护:IPS能够提供针对多种协议和层面的防护,包括网络层、应用层和系统层,全面防御各种攻击,如缓冲区溢出攻击、木马、蠕虫等。实时、主动拦截黑客攻击、蠕虫、网络病毒、后门木马、Dos等恶意流量,保护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架构免受侵害,防止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损坏或宕机。 -
深度检测和分析:IPS具备深度包检测(DPI)技术,能够对数据包进行深入分析,识别隐藏在其中的恶意代码、恶意命令或恶意流量模式等。 -
威胁情报整合:IPS能够整合威胁情报数据,了解最新的攻击手段、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规则和防御策略。 -
自定义防护策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自定义特征码进行防护,使IPS更加适应特定环境下的安全需求。 -
Web安全:基于互联网Web站点的挂马检测结果,结合URL信誉评价技术,保护用户在访问被植入木马等恶意代码的网站时不受侵害,及时、有效地第一时间拦截Web威胁。 -
流量控制和优化:阻断一切非授权用户流量,管理合法网络资源的利用,有效保证关键应用全天候畅通无阻,通过保护关键应用带宽来不断提升企业IT产出率和收益率。 -
上网行为监控:全面监测和管理IM即时通讯、P2P下载、网络游戏、在线视频,以及在线炒股等网络行为,协助企业辨识和限制非授权网络流量,更好地执行企业的安全策略。
三、入侵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
-
流量分析:IPS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并对流量中的数据包进行分类、标记和检测。通过分析流量的协议、端口、流向等信息,以及数据包的载荷内容,IPS能够识别出异常流量和潜在的攻击行为。 -
威胁情报:IPS通过收集和分析威胁情报数据,了解最新的攻击手段、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规则和防御策略。威胁情报可以来自于网络威胁情报平台、安全社区、安全研究机构等。 -
深度包检测(DPI):DPI技术可以对数据包进行深度内容检测,识别出数据包中的各种应用层协议和内容特征。通过DPI技术,IPS能够检测出隐藏在数据包中的恶意代码、恶意命令或恶意流量模式等。 -
行为分析:IP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数据包的行为模式,能够识别出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行为。例如,IPS可以检测出未经授权的网络扫描、恶意扫描等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
防御规则:IPS通过预设的防御规则,能够根据不同的攻击类型和场景,采取不同的防御措施。例如,对于已知的攻击手段,IPS可以采取过滤、阻断、隔离等措施;对于未知的攻击手段,IPS可以采取动态防御、沙箱隔离等措施。
四、入侵防御系统的分类
-
基于部署方式的分类:
● 串联部署:IPS串联部署在网络中,能够实时检测并阻断攻击流量,对正常的网络流量不产生影响。
● 并联部署:IPS并联部署不会对网络流量产生影响,不会造成数据延迟、丢包等问题。 -
基于应用场景的分类:
●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IPS):普遍安装在需要保护的网段中,对网段中传输的各种数据包进行实时监视,并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检测。如果发现入侵行为或可疑事件,入侵防御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甚至切断网络连接。
● 主机入侵防御系统(HIPS):通过在主机/服务器上安装软件代理程序,防止网络攻击入侵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保护服务器的安全弱点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
基于防护对象的分类:
● 应用入侵防御系统(AIPS):专门针对应用层进行防护的入侵防御系统。
● 数据库入侵防御系统(DBIPS):专门针对数据库层进行防护的入侵防御系统。 -
基于技术原理的分类:
● 基于特征的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匹配攻击特征来检测和防御攻击。
● 基于行为的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来检测和防御攻击。 -
基于安全策略的分类:
● 主动防御系统:主动防御系统能够预防、检测并快速响应各种攻击,它通常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器和其他安全组件。
● 被动防御系统:被动防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和记录网络流量和活动,它通常包括网络监控工具、日志分析器和审计工具等。
五、入侵防御与防火墙的区别
六、入侵防御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
实时阻断攻击:设备采用直路方式部署在网络中,能够在检测到入侵时,实时对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将对网络的入侵降到最低。 -
深层防护:新型的攻击都隐藏在TCP/IP协议的应用层里,入侵防御能检测报文应用层的内容,还可以对网络数据流重组进行协议分析和检测,并根据攻击类型、策略等确定应该被拦截的流量。 -
全方位防护:入侵防御可以提供针对蠕虫、病毒、木马、僵尸网络、间谍软件、广告软件、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攻击、跨站脚本攻击、注入攻击、目录遍历、信息泄露、远程文件包含攻击、溢出攻击、代码执行、拒绝服务、扫描工具、后门等攻击的防护措施,全方位防御各种攻击,保护网络安全。 -
内外兼防:入侵防御不但可以防止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攻击,还可以防止发自于企业内部的攻击。系统对经过的流量都可以进行检测,既可以对服务器进行防护,也可以对客户端进行防护。 -
可扩展性:IPS可以提供可扩展的安全性,随着网络流量的增长,IPS可以相应地扩展其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
-
误报和漏报:IPS可能会误报或漏报某些正常流量或攻击流量,这可能导致正常业务流量被拦截或攻击流量被漏过。 -
处理能力:IPS需要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处理能力来确保实时检测和拦截攻击。 -
部署复杂性:IPS的部署相对复杂,需要正确配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发挥最佳效果。 -
无法防御未知威胁:IPS主要依赖于已知的威胁特征来检测和防御攻击,对于未知威胁的防御能力有限。
七、入侵防御系统的使用方式
入侵防御系统(IPS)通常通过串联部署在具有重要业务系统或内部网络安全性、保密性较高的网络出口处。
八、入侵防御系统与其他安全设备的集成
入侵防御系统通过高效的集成引擎,实现流量分析、异常或攻击行为的告警及阻断、2~7层安全防护控制等功能,并可以可视化展示用户行为和网络健康状况。与入侵检测系统(IDS)相比,IPS不仅能检测入侵的发生,更能通过一定的响应方式,实时终止入侵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实时保护信息系统不受实质性的攻击。
此外,IPS还可以提供DoS/DDoS检测及预防机制,辨别合法数据包与DoS/DDoS攻击数据包,保证企业在遭受攻击时也能使用网络服务。
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与其他多种安全设备集成,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成方式:
-
与防火墙集成: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IPS可以与防火墙集成,利用防火墙的过滤功能,将恶意流量或攻击源阻断在外,从而降低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
-
与反病毒软件集成:反病毒软件可以对网络流量和文件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IPS可以与反病毒软件集成,在检测到恶意流量或攻击时,及时清除其中的病毒,保护网络免受病毒的侵害。
-
与漏洞扫描器集成:漏洞扫描器可以对网络中的主机和设备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IPS可以与漏洞扫描器集成,在检测到漏洞或潜在的攻击时,及时提醒或修复漏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
与日志分析工具集成:日志分析工具可以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和处理。IPS可以与日志分析工具集成,将检测到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记录到日志中,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
与安全事件管理(SIEM)系统集成:SIEM系统可以对各种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日志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IPS可以与SIEM系统集成,将检测到的安全事件上报给SIEM系统,实现统一的安全事件管理和响应。
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fullbug):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入侵防御系统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