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本文章以原生的cs
为基础进行免杀来进行简单的闲谈和讲解,内容版本从 cs4.5
-cs4.9.1
。
cs
已死,这个概念其实在我在入坑二进制方向的时候,就已经在某论坛听大佬说过了,但是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有很多初级渗透或者中级渗透在使用它,个人总结了一下:
对抗windows defender
、360
、火绒还是较为轻松
对抗 bitdefender
、麦卡菲、诺顿、eset
略显费劲
对抗卡巴(内存对抗)艰难
对抗xdr
(火眼、猎鹰、哨兵一号)异想天开
2. 异想天开— xdr(火眼 猎鹰 哨兵一号)
针对于xdr
,尤其是国外的那3
个top
级 xdr
,使用cs
无疑是在自投罗网。对于上述中的绝大多数杀软来说,不论是静态流量还是行为特征,早就是被分析的体无完肤了。
而xdr
则是比以上杀软更为强悍的存在(但在这里我个人的观点是:xdr
的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没有想的那么严格,下图为cs
在哨兵1
号上的上线截图以及后续操作)
其次rdx
往往是配合很多安全设备进行联动,例如防火墙或是一些其它的安全设备(摇撼数据+云分析),我在我的虚拟机沙箱里面可以上线,可能是因为在这个里面没有太多的规则和联动,所以这种上线方法在实战中参考的意义并不大。
3. 艰难—抗卡巴(内存对抗)
bypass
卡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目前为止原生的cs
在卡巴edr
版本下存活的几率非常低,卡巴的内存扫描能够进行准捕获cs
的特征。即便是sleepmask
过程中依然能够被查杀,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高版本大概20
分钟,低版本大概5
分钟)。
目前来讲,卡巴不会再把查杀重点放在静态,甚至放任某些行为操作,也就是说cs
上线相对较为容易,但是上线之后的内存规避查杀很困难,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换c2
,也可以二开havoc
,或者完全二开cs
使用。
注意:这里的二开不是简单反编译修改,而是完全抹除特征以及修改sleepmask
算法等。
4. 略显费劲— bitdefender、麦卡菲、诺顿、eset
为什么cs
上线过bit
和诺顿甚至麦卡菲会感觉比较费劲,这在于它们的侧重查杀点和卡巴不一样,论动态检测能力来说,bit
应该是远高于其它类型的杀软,毕竟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r3
层有hook
的杀软,行为检测很严格。
而诺顿和赛门铁克,尤其是赛门铁克,其静态查杀技术是我认为目前市面上做的最好的,包括一些加壳混淆一样查杀(llvm
),而对网络行为监测来说,eset
要比其它的几个杀软更为敏感,虽然卡巴的内存查杀要比它好,但是在静态检测和行为检测上却比卡巴好很多。
你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的说,卡巴在静态查杀上是放弃的状态。对于eset
这种的杀软来说,如果bypass
的话,一般我常使用白加黑进行加载,再配合一些dll
注入技术,其中也包括unhook
。
说到unhook
,卡巴在r3
层是没有unhook
检测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需要同时bypass
多个杀软的话,unhook
还是要有的。
第二点就是,我在木马上线之后,是绝对不会依赖于shell
命令来创建cmd
的,这样的操作对于杀软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可以采用模块化插件的方法,比如cna
加载的形式进行操作。
5. 较为轻松—windows defender、360、火绒
如果你能过应对略显费劲的杀软,对比这三个杀软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了,我对360
查杀没有进行过太多的分析,只是看过几篇qvm
的分析,以及我写的loader
在真实环境下能够比较轻松的bypass
这三个杀软,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再进行赘述了,上线的方法可以选择分离或者是白加黑(建议不要是单exe
)。
6. 总结
以上是我在真实环境中使用cs
的后各大杀软的查杀效果,可以看出来cs
并没有到完全不能使用的余地。但是在对抗某些杀软的时候,效果可能不尽人意。尤其是大部分的渗透师傅对bypass
卡巴都很执着(这里提供一个思路:堆栈混淆)。
讲到这里,我们说对抗杀软,而对抗杀软的前提必定是学习代码,我个人是使用c
作为开发语言,优点就是体积小、好控制,更贴近底层。当你完成代码的时候,甚至你可以想象出代码的汇编。
个人经验来说,免杀绝对不是一个很容易就实现的事情。首先你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这需要代码的功底和逆向的功底,对系统底层有很清晰的了解,对杀软查杀流程进行分析。
以上几点都只是一些总结,当你再回到我讲免杀效果的时候,你就会想到什么是白加黑?什么是堆栈混淆?什么是unhook
?什么是dll
注入技术?
免杀技术一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学习成本的东西,当然我不认为成本一定是花钱,很多免费的入门课程是完全可以在b
站上搜到的。
所以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入门免杀?
第一不错的代码编写能力
第二对主流的技术的掌握
第三能够独立完成对他人代码优化修改,而不是借助gpt
;gpt
作为逆向辅助是好东西,但是写代码建议还是少用。
本文作者:zedxx10,本文为zedxx10大佬投稿文章,感谢师傅的文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乌鸦安全):Cobalt Strike已死?如何真正意义上的入门免杀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