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话”
在甜美中带着“毒”
因为这种情话
可能都是骗子设下的
“吞金”陷阱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
骗子亲自记录的“杀猪情话”
为你揭露最真实、最恶心人的
“猪言猪语”
第一步 找“猪”
首先
骗子罗列出目标对象的条件
情感空虚、渴望爱情的人
是“杀猪盘”最主要的目标群体
你符合吗?
第二步养“猪”
找到目标后
骗子包装自己的虚假身份信息
为了“引猪上钩”
骗子会准确编造自己身份信息
化身“高富帅”或“白富美”
当然整理成笔记是为了防止自己忘记
这些开场白
都是骗子上培训课时的笔记
骗子通过制造认识机会
了解家底等步骤
与受害人加深认识
开始转入正题
诱导受害人接触虚假投资/赌博
并制造“自己通过网络平台投资
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的假象
使受害人对自己产生崇拜和羡慕之情
魔爪开始伸向受害人
此时骗子提出要带着受害人一起投资
赚了钱就结婚买房
第三步 杀“猪”
此步骤没有图片
因为那些专业的骗子
早已消失得不见踪影……
但也不排除
他们会和你说这些话
……
能说这话的人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嫌没骗够
打算从受害人身上再捞一笔!
看到这里
各位市民朋友们看懂套路了吗?
所以在此之前请问问自己
谈个网恋还要
向周围亲戚朋友借钱借个遍
甚至抵押房产套现
连面都不用见?
网络交友需谨慎
特别是对那些没见过的人
尤其在涉及金钱往来时
一定要提高警惕
并与身边亲朋好友多沟通、多询问
防止落入“圈套”
对于引导在网上
玩彩票、投资、理财之类
先给尝甜头再引导继续投入的
必是骗子无疑
另外,“天上不会掉馅饼”
所谓“低成本、高回报”
往往都是骗人的幌子
一定不要贪图利益
赚钱要脚踏实地
爱情更是如此
切莫被甜言蜜语攻陷失去理智
进而让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案件回顾
2023年10月,有群众举报自己在网上咨询法律业务时,对方声称可通过其所在的西安某某法律咨询公司查询各种包括银行卡、手机号等在内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令人瞠目结舌。
案件侦查
接到线索后,网安民警立即开展线索研判工作,多次化妆前往该法律咨询公司内部侦查,对公司内场布局及设施情况进行摸排。
历时一个多月的侦查后,警方初步查明该公司老板为李某,其上线为刘某,下线为4部12组运营管理体系,该公司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引流,身披法律咨询业务外衣,以为客户提供诉讼代理为由,行“有偿查询、提供公民个人敏感信息”之实。
经统计,该公司所提供的查询内容包括身份证号查地址、身份证查手机等个人敏感信息,索要价格在600元至2000元不等,存在集团式非法买卖、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抓捕收网
案件达到收网条件后,未央网警首先赶往陕西汉中将嫌疑人刘某抓获。随后未央警方抽调精干警力前往该法律咨询公司开展集中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24人,扣押电脑149台,查扣手机124部。
查明真相
经查,2022年10月,犯罪嫌疑人李某注册成立西安某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后,公司主营业务为法律咨询、代写诉状等。因公司业绩一直未有起色,2023年4月起,李某伙同万某等人,通过从其上线刘某处非法查询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来“拓展业务”。
增加个人信息查询业务后,公司业务量有了飞速提升,公司员工从10余人迅速增长至140余人,公司通过查询买卖他人信息非法获利270余万。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网警提示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在保护个人信息、数据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处理个人信息和数据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承担起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
公民个人信息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开展、正常生活状态的维持,不仅关涉个人名誉,同时影响个人的社会评价。公民个人信息受到破坏或侵害,既可能给公民带来物质上的损失,也可能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黑白之道):诈骗实录 ,为你揭露最真实、最恶心人的“杀猪情话”;|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124人被抓!;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