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了一下公司的安全管理平台,其中有漏洞管理的功能,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步骤:
漏洞发现——漏洞审核——漏洞定级——派发工单——漏洞修复——修复完成——修复验证——漏洞复盘——结束
1、漏洞发现
目前一般的漏洞发现是第三方安全公司来做漏扫,还有就是外部SRC。当然我们自己也会有入侵检测设备。
2、漏洞审核
目前所有漏洞基本都是靠人工审核的,我觉得这点做得不合理。因为人工审核很慢,我觉得一些有明确的特征和检测标准的就可以通过自动化审核。
为什么要审核呢?主要就是减轻业务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给最需要修复的最高优先级。
3、漏洞定级
有的新同事不知道怎么定级,很多同事之间的定级互相不一致,其实我们可以建立公司自己的漏洞定级标准,然后培训,这样就能解决不一致的问题。
然后,定级不能根据工具来定,要看多个维度综合评估。比如利用难度、业务重要性、影响范围和数据敏感性等。
4、派发工单
这些都完成后,就要派发工单给业务团队去修复漏洞。一般在平台派发完工单后,很久也没有人修复。原因是很多业务人员并不一定想经常上你这个平台看。所以我建议用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
很多业务人员收到派发出来的工单也会傻眼,怎么修呢?所以,我建议还可以在平台上建立知识库,有比较详细的操作步骤那种,并定期更新。
5、业务修复
业务修复也会拖,尽管高危漏洞平台设置了24小时修复完毕,但实际2周也没修复完毕。这个时候,建议可以辅以人工提醒、开会、支持等方式来督促修复。
修复完后,安全团队进行复测,如果复测不通过,需要将工单退回。
6、漏洞复盘
我们的安管平台没有对漏洞进行复盘,我建议可以归类排名,对频繁出现的漏洞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专项的测试,把同类漏洞一起检测一下。最后,对需要提高安全意识的地方再辅以培训支持。
THE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透明魔方):漏洞管理流程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