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出现断更现象的发生,也请各位谅解。由于本人创业型公司,所以有时在项目上等闲的时候就错过了更新的时间,但是请各位关注的朋友相信,只要有时间我会持续更新。如果各位需要那个方向的话题,您可以后台留言,针对您的留言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都会尽最大能力去更新和分享,谢谢!
关于信息安全工作的定位
乙方商业化团队的职责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能力,向甲方IT部门和安全部门提供服务,赋能甲方业务。
因此,乙方商业化团队应该多多站在甲方的视角进行产品和技术规划,从本质上讲,企业的商业价值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业务永远是其根本和主业,IT的价值在于把技术做好,为公司提供先进的、安全的、有市场竞争力的IT平台和工具,服务好客户。因此IT万不可跳脱出来,就着技术论技术,甚至倒逼公司做投入。信息安全作为IT的一个细分领域,也同样必须统一到这个认识上。作为甲方的安全从业人员,必须基于公司的业务、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综合统筹制定安全规划和实施路径,帮助企业达成商业目标,与业务的差别仅仅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而已。
同时,对于甲方安全团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包罗万象,涉及技术与管理、研发与测试等全链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从机器到人都需要纳入到工作范畴里,从体系、规划、架构、管理与技术落地以及运营迭代形成闭环。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系统性思维,乙方的安全服务和安全产品需要找准真实客户的实际需求,根据自身的供给能力,按照年度计划持续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断给甲方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
![从甲方视角看乙方商业化安全产品的需求 从甲方视角看乙方商业化安全产品的需求]()
对乙方来说,有两个点是值得思考的:
一是,跳出企业安全的领域,关注到2C、2B、2G的企业生态安全,这也是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企业边界的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安全的薄弱环节往往出现在生态领域内,但目前看来,大部分安全厂商关注的仍是企业内部的安全,产品的场景适应性不足
二是,安全不要局限在传统的系统,网络,主机,应用的范畴,应改关注数据、业务领域,从技术风险的维度来全面考量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这两点与Gartner提出的EASM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台也有很多朋友反馈:他们所在的甲方都会有乙方的安全服务,几乎的评价都是服务不怎么样,要么就是不了解业务,要么就是只针对盒子。不深入企业业务环境和实际情况出发,纯乙方安服就如同工厂线批量生产的零件,经过统一的培训,制式的文档,标准的解决方案,统一的PPT快速形成服务模型。
目前博主所干的事情就是沉淀多年甲方安全经验,且综合乙方商业化产品能力。融会贯通,切实的为甲方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甲方的痛点多,问题多,也希望同行去维持良好的生态,这样市场才会对网安行业有信心。什么不解决根本痛点问题,来一套等保套餐盒子,上点什么设备。对于用户最灵魂的问题,我们是上了产品就安全了?还是我们到底安全吗?还是没有发生或者发现问题,我们认为我们很安全。其实网络安全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是被一些大忽悠给客户塑造的,有什么产品,除非人家拿着电脑到你机房攻击你等等话语太多了。
我们也在持续学习,甲方也在持续接受来自各方的知识普及。当用户觉醒之时,也就应了一句,大浪退去,才知道谁没有穿裤衩。所以求真务实,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行业内卷快速搂钱的时代过去了,大家都难的时候就比耐力、能力、质量、口碑。回到酒仙桥20楼,我们当时和某些大佬聊的更多的都是安全娱乐圈、秀才的问题,时代变迁,能做事的人依旧在做事,赶上时代是的确出来了一帮人,可是行业内卷,用户不买账最终还是那帮能“平事”的人,又回到了用户的视线里。因为用户知道什么是务实。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帮助读的人解决到了工作问题,我就觉得很务实。
客户价值交付的两种形态 - 产品/服务
![从甲方视角看乙方商业化安全产品的需求 从甲方视角看乙方商业化安全产品的需求]()
乙方商业化公司对客户交付价值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产品形态,一种是服务形态。
服务和产品都是能力和资源的组合。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就两部分:一部分是能力,一部分是资源。
-
能力,是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流程能力、知识能力、人员能力。
-
资源,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软硬件资源和资金资源。
把资源和能力组合起来,以新的组合形态(服务或产品)交付出来,就是我们的业务。
举例:
我所处的相对技术落后区域,几乎商业化的公司分为一托三模式,大一指的:三大**商
拖三指的是:一种安全厂家的办事处、一种地方集成公司,还有一种等保测评机构。
原生能力和资源的匮乏,就会导致项目质量不高,但是由于甲方的学习持续,底座能力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就会出现需求、响应、服务、能力的供给不足,就会导致项目质量的下降。真的不努力就剩下了,烂尾了有人兜底的最坏结果了。
学习,持续提升,才是我们网安人坚持的目标和方向,不管市场环境有多差,只要你学习提升沉淀的能力是不会随着市场贬值而贬值,肯定能有用的上的时候,通过分享这篇文章,一是鼓励大家持续学习,而是鼓励创业的同行,把握能力为底座,求真务实,解决用户痛点才是生存之道。慢一点无所谓,市场迟早会净化,行业也会正规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三沐数安):从甲方视角看乙方商业化安全产品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