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容器技术已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彻底改变了软件的构建、交付和运行方式。然而,随着容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挑战也日益凸显。本指南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容器安全策略和实践,帮助企业在享受容器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效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容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容器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容器技术起源于2013年Docker的诞生,此后经历了迅猛发展,如今已成为现代云原生架构的基石。根据CNCF的报告,超过90%的企业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容器技术。
容器技术的优势
- 资源效率高:容器共享主机操作系统内核,相比传统虚拟机,启动更快、占用资源更少。
- 环境一致性好:容器封装应用及其依赖,确保从开发到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 快速部署与扩展:容器化应用能在几秒钟内启动,且易于水平扩展。
- 版本控制与回滚便捷:容器镜像版本化使应用回滚和版本管理变得简单。
- 支持微服务架构:容器天生适合微服务架构,促进应用解耦和独立部署。
▌容器基础知识
容器与虚拟机的区别
- 虚拟机(VM):
- 容器:
- 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在单个操作系统内核上运行多个隔离的用户空间实例。
- 共享主机操作系统内核,只打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
- 隔离级别较轻,依赖Linux内核特性如namespaces和cgroups。
- 资源开销低、启动时间短(秒级或亚秒级),大小通常为MB级别。
对比图表
特性 | 虚拟机(VM) | 容器 |
隔离级别 | 强 | 较弱 |
操作系统 | 完整 | 共享 |
性能 | 高开销 | 低开销 |
启动时间 | 几分钟 | 秒级 |
存储效率 | 低 | 高 |
安全性 | 强 | 依赖于配置 |
可移植性 | 高 | 高 |
容器编排工具简介
- Kubernetes (K8s):
- 最流行的容器编排平台,由Google开发,CNCF维护。
- 具有自动化容器部署、扩展和管理等多种特性。
- 架构包括Master节点(API Server、Scheduler、Controller Manager)和Worker节点(Kubelet、Container Runtime、Kube-proxy)。
- Docker Swarm:
- Docker原生的集群管理和编排工具。
- 集成在Docker Engine中,易于设置和使用,与Docker生态系统紧密集成。
- Apache Mesos + Marathon:
- Mesos是分布式系统内核。
- Marathon是运行在其上的容器编排平台,可扩展性强,支持多种工作负载,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容器安全的威胁模型
容器环境的攻击面分析
- 镜像的安全风险:
- 使用含漏洞的基础镜像。
- 依赖库漏洞、应用程序代码漏洞。
- 恶意软件植入、敏感信息泄露。
- 镜像完整性问题。
- 容器运行时的风险:
- 容器逃逸(利用内核漏洞或错误配置实现特权提升)。
- 资源滥用、运行时注入。
- 不安全的运行时配置。
- 网络与存储的安全隐患:
- 网络攻击(容器间未授权通信、外部网络渗透、ARP欺骗和中间人攻击等)。
- 存储风险(未加密数据存储、持久化卷不当共享、数据泄露和篡改)。
- 服务暴露(错误配置网络策略和不必要的端口暴露)。
- API服务器安全(未授权访问和RBAC配置不当)。
典型的攻击手法和目标
- 特权容器攻击:
- 攻击者利用特权容器直接访问主机资源、修改主机系统配置或横向移动到其他容器或主机。
- 防御策略:严格限制特权容器使用、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和使用安全容器运行时。
- 容器逃逸攻击:
- 通过利用内核漏洞、滥用挂载设备或文件系统、利用错误配置的容器运行时等手法实现。
- 防御策略:及时更新和补丁系统内核、限制容器的系统调用以及实施严格的容器隔离策略。
- 网络攻击:
- 包括容器间未授权通信、DNS欺骗、服务暴露和端口扫描等。
- 防御策略:实施网络隔离和分段、使用网络策略控制流量以及加密容器间通信。
- 持久化攻击:
- 攻击者在容器镜像中植入后门、利用卷挂载持久化恶意文件或修改启动脚本或配置文件。
- 防御策略:实施镜像扫描和签名验证、限制和审计卷挂载以及使用只读文件系统。
攻击场景模拟
- 场景:多租户Kubernetes集群中的攻击
- 实施强制的Pod安全策略。
- 使用AppArmor或SELinux配置文件限制容器文件系统访问。
- 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异常行为。
- 实施严格的网络策略。
- 使用DNS监控工具。
- 攻击者通过存在漏洞的Web应用程序获得容器访问权限。
- 利用特权容器配置访问主机文件系统、安装后门程序。
- 利用不当配置的网络策略扫描和访问其他服务。
- 获取敏感数据通过DNS隧道传输出去。
- 防御措施:
-
实施强制的Pod安全策略。 -
使用AppArmor或SELinux配置文件限制容器文件系统访问。 -
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异常行为。 -
实施严格的网络策略。 -
使用DNS监控工具。
▌容器镜像安全
镜像漏洞分析及修复
- 常见漏洞类型:
- 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依赖库漏洞、配置漏洞。
- 漏洞分析流程:
- 镜像扫描、漏洞评估、确定修复优先级、应用补丁和验证。
- 漏洞修复策略:
- 及时更新、最小化镜像(仅包含必要组件)、多阶段构建、版本锁定。
镜像构建安全性最佳实践
- 使用可信镜像源:
- 使用官方认证的基础镜像。
- 建立私有镜像仓库并实施镜像签名和验证机制。
- 镜像的最小化和精简化:
- 使用轻量级基础镜像。
- 仅安装必要的软件包和依赖项。
- 清理构建过程中的临时文件和缓存。
- 镜像签名与验证:
- 使用工具如Docker Content Trust或Notary进行镜像签名。
- 在部署前验证,在CI/CD流程中集成签名和验证步骤。
容器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
- 常用工具:Clair、Trivy、Anchore Engine、Snyk等。
- Trivy使用示例:
- 安装、扫描镜像。
- 在CI/CD流程中集成。
- 最佳实践:
- 在CI/CD流程中自动化漏洞扫描。
- 设置漏洞严重性阈值。
- 定期扫描生产环境中的运行容器。
- 建立漏洞管理流程。
镜像安全策略实施
- 强制使用经过审核的基础镜像:
- 维护已批准的基础镜像列表。
- 在CI/CD流程中验证。
- 实施镜像生命周期管理:
- 定期更新和淘汰旧镜像。
- 实施镜像版本控制和标记策略。
- 自动化安全检查:
- 在构建过程中集成安全扫描。
- 使用策略引擎强制执行安全规则。
- 保护镜像仓库:
- 实施强访问控制和认证。
- 启用审计日志。
- 考虑使用私有镜像仓库。
- 教育和培训:
- 为开发团队提供容器安全最佳实践培训。
- 建立安全镜像构建的指南和检查清单。
▌容器运行时安全
容器沙箱与隔离技术
- Linux命名空间(Namespaces)和控制组(Cgroups):
- Namespaces提供进程资源隔离(PID、Network、Mount、UTS、IPC、User)。
- Cgroups限制、记录和隔离进程组的资源使用(CPU、内存、磁盘I/O)。
- SELinux、AppArmor和Seccomp等安全强化工具的使用:
- SELinux提供强制访问控制。
- AppArmor基于路径限制程序资源访问。
- Seccomp限制进程的系统调用。
运行时的最小权限原则
- 细粒度权限控制与RBAC模型:
- 使用非root用户运行容器。
- 移除不必要的Linux 功能模块。
- 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
- 示例:
- 在Dockerfile中使用非root用户。
- 在Kubernetes中实施RBAC。
容器监控与审计
- 使用Falco、Sysdig等工具进行实时监控:
- Falco检测异常行为并触发警报。
- Sysdig提供深度和可见性及安全策略执行和事件响应。
- 容器日志的收集和分析:
- 使用Fluentd收集容器日志。
- 建立集中式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
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 定期更新和补丁:
- 保持容器运行时和主机操作系统最新。
- 实施自动化补丁管理流程。
- 实施网络分段:
- 使用网络策略限制容器间通信。
- 实施微分段以限制潜在攻击范围。
- 加密敏感数据:
- 使用密钥管理系统保护敏感信息。
- 加密静态数据和传输中的数据。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与验证:
- 执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
- 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持续的配置审计。
- 使用安全验证工具进行基于攻击模拟的持续验证
- 实施变更管理:
- 记录所有对容器环境的更改。
- 使用版本控制管理配置文件。
- 建立事件响应计划:
- 制定并测试容器环境特定的事件响应流程。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容器网络安全
容器网络架构概述
- 容器网络接口(CNI):
- 定义容器运行时和网络插件之间的标准接口。
- 常见CNI插件:Calico、Flannel、Weave等。
- 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 Kubernetes中的Service和Ingress资源。
- 网络策略:
- 定义容器间的访问控制规则。
- 实现微分段和零信任网络架构。
- DNS服务:
- 为容器提供名称解析服务。
- 通常与服务发现机制集成。
容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 未授权访问:
- 容器间不当通信。
- 外部未经授权访问内部服务。
- 网络分段不当:
- 缺乏正确的网络分段。
- 过于宽松的网络策略可能导致横向移动风险。
- 中间人攻击:
- 未加密的容器间通信。
- DNS欺骗。
- DDoS攻击:
- 资源耗尽和流量放大。
- 可能影响整个集群的可用性。
- 容器逃逸到主机网络:
- 网络命名空间逃逸。
- 可能使特权容器或利用内核漏洞访问主机网络。
网络隔离策略
- 网络策略(Network Policy)和多层防火墙的配置:
- Kubernetes网络策略允许声明性定义Pod之间以及Pod与外部网络端点之间的通信。
- 实施多层防火墙策略,包括集群边界防火墙、节点级防火墙和容器级防火墙。
-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安全控制:
- 服务网格如Istio和Linkerd提供更细粒度的流量控制和安全功能(如mTLS)。
入侵检测与防御
- 网络流量监控工具:
- Cilium和Weave Scope等工具可监控网络流量。
- 定期审查网络流量模式。
- 设置异常检测阈值并集成到SIEM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集成:
- 将Suricata等IDS解决方案集成到容器环境中。
- Falco也可通过其网络插件监控网络活动。
网络安全最佳实践
- 实施最小权限原则:
- 仅开放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 使用网络策略限制Pod间通信。
- 加密所有流量:
- 使用TLS加密外部流量。
- 在服务网格中实施mTLS用于内部通信。
- 定期进行网络渗透测试与验证:
- 模拟攻击者视角评估网络安全。
- 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持续的安全扫描。
- 使用安全验证工具进行基于攻击模拟的持续验证。
- 实施网络分段:
- 使用命名空间隔离不同的应用程序或团队。
- 利用网络策略创建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 监控和日志记录:
- 集中收集和分析网络日志。
- 设置告警以快速响应异常活动。
- 定期更新和补丁:
- 及时更新CNI插件和网络组件。
- 关注并修复已知的网络相关漏洞。
▌容器存储安全
数据持久化的安全风险
- 数据泄露:
- 不当的访问控制可能导致敏感数据被未授权访问。
- 容器销毁后残留数据可能被恢复。
- 数据完整性:
- 共享存储可能导致数据被意外或恶意修改。
- 版本控制和一致性维护存在挑战。
- 可用性问题:
- 存储资源耗尽可能影响容器和应用性能。
- 不当的存储配置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多租户风险:
- 在共享存储环境中,租户间的数据隔离至关重要。
安全的卷管理与加密策略
- 安全卷管理:
- 使用命名卷而非绑定挂载。
- 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 数据加密:
- 对静态数据和传输中数据进行加密。
- 使用专门的密钥管理系统管理加密密钥。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最佳实践
- 定期备份:
- 实施自动化的定期备份流程。
- 使用增量备份减少存储开销和备份时间。
- 备份加密:
- 确保备份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经过加密。
- 异地备份:
- 将备份存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防止本地灾难。
- 定期测试恢复流程:
- 定期进行恢复演练,验证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版本控制:
- 实施备份版本控制,允许回滚到特定时间点。
存储安全最佳实践
- 最小权限原则:
- 仅授予容器所需的最小存储访问权限。
- 使用只读挂载,除非明确需要写入权限。
- 存储隔离:
- 使用命名空间和网络策略隔离不同应用的存储。
- 避免在容器间共享敏感数据卷。
- 监控和审计:
- 实施存储使用和访问模式的持续监控。
- 记录所有存储相关的操作用于审计目的。
- 安全的存储供应:
- 使用动态存储供应,减少人为错误。
- 实施存储类(StorageClass)以标准化存储配置。
-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 实施数据保留策略,安全地删除不再需要的数据。
- 容器镜像和存储分离:
- 将应用逻辑与数据存储分离。
- 使用不可变镜像,将所有持久化数据存储在外部卷中。
高级存储安全技术
- 存储加密网关:
- 使用专门的加密网关来加密所有进出存储系统的数据。
- 区块链存储:
- 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变性。
- 零知识存储:
- 实施零知识协议,确保即使是存储提供者也无法访问明文数据。
- 多云存储策略:
- 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云提供商,减少单点故障风险。
容器存储安全清单
- 实施数据加密(静态和传输中)。
- 使用安全的密钥管理解决方案。
- 实施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 监控存储使用情况和访问模式。
- 实施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 使用安全的存储类和动态供应。
- 隔离不同应用和租户的存储。
- 定期审计存储配置和权限。
- 实施存储资源限额和质量服务(QoS)。
▌Kubernetes安全
Kubernetes控制平面的安全加固
- API服务器安全:
- 启用和配置审计日志。
- 使用TLS加密通信。
- 实施强认证机制。
- etcd安全:
- 加密etcd数据。
- 限制etcd访问。
- 定期备份etcd。
- Controller Manager和Scheduler安全:
- 使用安全配置。
- 监控异常行为。
Kubernetes RBAC权限控制
- 设计RBAC策略:
- 创建细粒度的角色。
- 使用ClusterRole管理集群级权限。
- 定期审查和更新RBAC策略。
- 服务账户管理:
- 限制默认服务账户的权限。
- 为每个应用创建专用服务账户。
使用Pod安全策略(PSP)限制容器的行为
- 配置Pod安全策略:
- 限制容器的capabilities、运行用户等。
- Pod安全准入(PSA):
- 对于较新的Kubernetes版本,考虑使用Pod安全准入替代PSP。
etcd数据的加密与保护
- 启用静态数据加密。
- 实施强访问控制。
- 定期备份etcd数据。
Kubernetes安全最佳实践
- 保持Kubernetes版本更新。
- 使用网络策略。
- 限制容器的capabilities。
- 使用安全上下文。
- 实施镜像签名和验证。
- 监控和日志记录。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 使用准入控制器。
- 安全地管理secrets。
- 实施灾难恢复计划。
▌容器安全的持续监控与响应
容器化环境的日志管理和审计
- 集中式日志收集:
- 使用ELK Stack或云原生日志解决方案收集容器日志。
- 审计日志配置:
- 配置Kubernetes审计日志以捕获API服务器的操作。
入侵检测与应急响应策略
- 容器环境中的入侵检测系统(IDS):
- Falco和Sysdig Secure等工具可检测容器、应用、主机和网络异常。
- 应急响应计划:
- 包括准备阶段、检测和分析、遏制、根除、恢复和事后分析等步骤。
自动化安全检测与修复
- 使用CI/CD流水线集成安全扫描:
- 在CI/CD流程中集成安全扫描工具如Trivy。
- 自动化策略执行:
- 使用准入控制器和动态准入webhook自动执行安全策略。
- 自动化漏洞修复:
- 利用工具如Dependabot自动修复已知漏洞。
持续安全评估
- 自动化安全扫描。
- 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 持续进行安全验证。
- 进行合规性检查。
安全监控和响应最佳实践
- 实施多层监控。
- 建立基线和异常检测。
- 自动化响应。
- 保持可见性。
- 定期演练。
- 持续学习和调整。
真实案例解析:从漏洞发现到防御部署
案例 1:Docker Hub 官方 PHP 镜像后门事件
- 事件概述:
- 2018年6月,Docker Hub上的一个官方PHP镜像被发现包含一个隐藏的后门。
- 攻击者通过在构建过程中注入恶意代码,植入了可远程执行任意代码的后门。
- 该镜像被下载超过100万次,对大量生产环境造成了潜在影响。
- 解决方案:
- Docker官方立即删除了受影响的镜像。
- 发布了安全公告,建议用户更新到未受影响的版本。
- 加强了镜像构建和发布过程的安全审核。
- 防御措施:
- 镜像扫描:在CI/CD流程中集成自动化镜像扫描。
- 使用内容信任:实施Docker Content Trust来验证镜像的完整性。
- 最小化基础镜像:使用
alpine
或scratch
等最小化基础镜像。 - 定期更新:保持容器镜像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更新。
常见攻击场景模拟与防御演练
场景 1:容器逃逸攻击
- 攻击描述:
- 攻击者利用容器中的特权获取主机系统的访问权限。
- 攻击步骤:
- 攻击者先获得运行在特权模式下容器的访问权限。
- 利用特权模式挂载主机的
/
目录。 - 在主机上创建具有root权限的后门。
- 防御措施:
- 禁用特权容器(除非绝对必要)。
- 使用Pod安全策略限制容器的权限和能力。
- 实施运行时检测(如使用Falco工具)。
场景 2:镜像篡改攻击防御
- 攻击描述:
- 攻击者试图在CI/CD流程中向容器镜像注入恶意代码。
- 防御措施:
- 进行镜像签名(使用Docker Content Trust对镜像进行签名和验证)。
- 在构建和部署过程中进行自动化的镜像安全扫描。
- 实施不可变基础设施原则以防止运行时修改。
高级防御技术演示
技术 1:运行时异常检测
- 实施步骤:
- 收集正常操作的基准数据。
- 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识别正常行为模式。
- 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模型,实时监控和检测异常。
- 代码示例:
- 使用Python和
scikit-learn
库。 - 通过
IsolationForest
算法对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
- 使用Python和
技术 2:零信任网络模型
- 实施步骤:
- 识别保护面(如数据、服务、资产)。
- 映射交互流。
- 设计零信任架构。
- 创建零信任策略。
- 监控和维护网络。
- 代码示例:
- 使用Istio实现服务间的双向TLS。
- 配置
PeerAuthentication
的mtls
模式为STRICT
。
▌容器安全最佳实践总结
制定和实施容器安全策略的流程
- 评估当前状态:
- 对现有的容器使用情况和安全措施进行审查。
- 找出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 定义安全目标:
- 明确安全目标与合规要求。
- 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 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
- 涵盖容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 包括镜像安全、运行时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 实施技术控制:
- 部署安全工具和解决方案。
- 配置安全策略与控制措施。
- 培训和宣导:
- 对相关团队进行培训。
- 培养安全意识和最佳实践。
- 监控和审计:
- 建立持续监控、验证机制。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
- 持续改进:
- 根据新的威胁情报和安全事件更新策略。
- 调整安全措施。
容器安全清单
- 镜像安全:
- 使用最小化基础镜像。
- 实施镜像扫描、签名验证和访问控制。
- 定期更新和修补镜像。
- 构建和CI/CD安全:
- 在CI/CD流程中集成安全扫描。
- 实施代码审查。
- 使用安全的依赖管理。
- 遵循不可变基础设施原则。
- 运行时安全:
- 使用运行时安全工具如Falco。
- 实施最小权限原则。
- 配置安全的运行时参数。
- 使用安全计算模式如seccomp。
- 网络安全:
- 实施网络分段和微分段。
- 使用加密通信(TLS)。
- 配置网络策略。
- 应用服务网格。
- 数据安全:
- 加密静态和传输中的数据。
- 实施安全的密钥管理。
- 采用安全的存储解决方案。
- 定期备份并测试恢复。
- 访问控制和身份管理:
- 实施强身份验证机制。
- 使用细粒度的访问控制(RBAC)。
- 考虑多因素认证。
- 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
- 监控和日志记录:
- 实施集中式日志收集。
- 配置告警机制。
- 使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
- 定期分析日志和监控数据。
- 合规性和审计: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 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 保存审计日志和报告。
- 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 持续进行安全验证。
持续安全测试和验证的重要性
- 自动化安全测试:
- 在CI/CD流程中集成自动化安全测试。
- 如使用OWASP ZAP进行漏洞扫描。
- 定期渗透测试、安全验证:
- 进行内部和外部渗透测试。
- 模拟真实攻击场景进行安全验证。
- 漏洞赏金计划:
- 鼓励外部研究人员发现安全问题。
- 红队演练:
- 测试防御能力。
- 根据结果改进安全措施。
- 合规性检查:
- 确保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 如使用kube-bench进行Kubernetes CIS基准测试。
- 安全配置审计:
- 定期审计容器和集群的安全配置。
- 如使用Polaris进行验证。
容器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
- AI/ML驱动的安全:
- 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异常检测和威胁预测。
- 辅助安全策略优化。
- 零信任架构:
- 广泛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型。
- 基于身份进行细粒度访问控制。
- 云原生安全:
- 出现更多云原生环境的安全解决方案。
- 深度集成云平台安全控制。
- 安全即代码:
- 将安全策略作为代码管理和版本控制。
- 实现自动化执行和验证。
- 边缘计算安全:
- 针对边缘计算场景的容器安全方案。
- 处理低延迟、分布式环境的安全挑战。
- 量子安全:
- 采用对抗量子计算威胁的加密技术。
- 如量子安全的密钥交换和通信协议。
- 供应链安全:
- 强调软件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 使用软件物料清单(SBOM)等技术增强透明度。
▌附录:工具与资源
常用容器安全工具列表
- 镜像扫描工具:
- Trivy
- Clair
- Anchore Engine
- Snyk
- 运行时安全工具:
- Falco
- Sysdig Secure
- 网络安全工具:
- Calico
- Cilium
- Weave Net
- Istio
- 配置审计工具:
- kube-bench
- kubesec
- Polaris
- Kube-hunter
- 密钥管理工具:
- HashiCorp Vault
- AWS Key Management Service
- Azure Key Vault
- 日志和监控工具:
- 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 Prometheus + Grafana
- Fluentd
容器安全的开源项目与社区资源
-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OCI)
- CNCF Security Special Interest Group
- Docker Security
- Kubernetes SIG Security
- OWASP Container Security Verification Standard
- CIS Kubernetes Benchmark
- Aqua's Microscanner
- Sysdig Falco Project
- Open Policy Agent (OPA)
- Clair Project
推荐阅读和学习资源
- 书籍:
- “Container Security” by Liz Rice
- “Kubernetes Security” by Liz Rice and Michael Hausenblas
- NIST指南:
-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90: Application Container Security Guide
- 官方文档:
- CIS Kubernetes Benchmark
- Kubernetes Documentation - Security Section
- Docker Security Documentation
- 白皮书:
- Cloud Native Security Whitepaper by CNCF
- 报告:
- “The State of Container and Kubernetes Security” reports by StackRox/Red Hat
- 演讲和会议:
- Container Security Talks from KubeCon and DockerCon
▌结语
通过遵循本指南中提供的最佳实践和策略,企业可以显著提高其容器环境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容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持续关注并适应新的安全技术和趋势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全面的容器安全体系,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容器技术的优势,同时有效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塞讯安全验证):蓝队宝典⑩【容器篇】:容器安全防御蓝队实战手册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