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测评,全称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指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相关规定,对信息系统(包括网络、信息系统、数据等)的安全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涵盖了多个层面,以确保网络系统的全面安全。这些层面主要可以分为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两大类,其中技术要求又进一步细分为五个具体方面,管理要求也包含五个具体方面。
技术要求
1、安全物理环境:
物理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如防水、防火、防雷击等。
机房和办公场地等区域应有适当的门禁控制措施。
关键设备应有防盗措施,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安全通信网络:
网络架构应合理划分安全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
通信线路应有冗余备份,以确保网络连接的可靠性。
应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网络通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安全区域边界:
应在区域边界设置访问控制机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感染。
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以发现并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
4、安全计算环境:
应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进行安全配置和加固。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和敏感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应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测试和审查,确保其不包含恶意代码或漏洞。
5、安全管理中心:
应建立集中的安全管理平台,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和响应。
应定期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并改进潜在的安全问题。
管理要求
6、安全管理制度:
应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权限。
应定期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当前的安全环境和业务需求。
7、安全管理机构:
应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8、安全管理人员:
应定期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
应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
9、安全建设管理:
应在信息系统建设初期就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防护。
应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以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
10、安全运维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运维流程,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应对运维过程进行监控、维护和应急响应,以应对可能的安全事件。
商密评估,即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主要关注信息系统中密码应用的安全性。旨在确保信息系统中密码应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依据GB/T 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商密评估从8个层面,涵盖了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多个方面。
技术层面
1、物理和环境安全:
确保密码设备所在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机房设施、防雷击、防火、防潮、防尘、防电磁泄漏等方面的要求。
物理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2、网络和通信安全:
确保网络架构的安全性,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策略、网络访问控制等。
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设备和计算安全:
密码设备的身份鉴别和远程管理通道安全。
系统资源访问控制信息的完整性保护。
重要可执行程序的完整性和来源真实性验证。
4、应用和数据安全:
应用程序中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
重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数据的不可否认性,确保用户无法否认对数据的操作。
管理层面
5、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密码应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密钥管理规则、操作规程等。
定期修订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6、人员管理:
了解并遵守密码相关法律法规和密码管理制度。
建立密码应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定期进行安全岗位人员考核,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7、建设运行:
制定密码应用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密码应用的目标、范围和措施。
投入运行前进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和攻防对抗演习,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8、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策略,明确在密码应用发生安全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和流程。
及时进行事件处置,防止安全事件扩大和蔓延。
向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处置情况,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苏说安全):等保测评与商密评估的测评层面区别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