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密码学史

admin 2024年12月23日10:07:59评论39 views字数 2075阅读6分55秒阅读模式

古典密码学史

今天我们来介绍下一些ctf古典密码学史

密码学时间轴

古典密码学史

阶段一:古典密码学

古典密码学阶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当时人们为了保密通信而发明了各种简单的加密方法。例如,斯巴达人发明了“塞塔式密码”,即将长条纸螺旋地绕在一个多棱棒上,将文字沿棒的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书写,形成密文。解密时,将纸条绕在另一个同等尺寸的棒子上,就能看到原始的消息。这种加密方式是密码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密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世纪时期,欧洲的骑士文化催生了密码学的进一步应用。为了确保通信的机密性,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加密方法,如凯撒密码、维吉尼亚密码等。这些加密方法在当时被广泛使用,但在今天看来,它们的安全性并不高。

斯巴达棒

公元前700年左右,古希腊斯巴达人采用了一种称为“斯巴达棒”(Scytale)的加密工具。他们将一条羊皮纸螺旋形地缠绕在Scytale上,然后沿着棒子横向书写信息。写完后,羊皮纸被取下,上面留下的是一串看似无序的字符。收信人只需将羊皮纸重新缠绕在相同尺寸的Scytale上,就能正确解读信息。这种加密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字母的排列顺序,即采用置换加密(换位)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保密。

图例:
古典密码学史

阶段二:近代密码

近代密码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为复杂密码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而战争对于保密通信的需求加速了密码技术的发展。这段时期,加解密一般通过机械或电动设备实现,虽然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并未形成理论体系,加密仍然依靠替代及置换的方式。典型的密码体制主要是单表代换密码(如仿射密码)、多表代换密码(如Vigenère 密码和Hill 密码等)。

代替密码

代替密码是将明文中的字符替换为其他字符的密码体制。通过代换表(即密钥)将明文字符代换为对应的密文字符。代换密码分为单表代换和多表代换。单表代换密码,明文消息相同的字母,在加密时被统一固定字母代换;多表代换密码,明文消息的相同字母,在加密时根据其出现的位置不同,被不同的字母代换,可以隐藏单字母出现的统计特性。

转轮密码机

20世纪20年代,随着机电技术的成熟,转轮密码机应运而生,极大促进了传统密码学的发展。转轮密码机是一种长周期的多表代换密码机,其核心是转轮加密算法,通过转的转动实现复杂的多表代换,打破明文与秘文之间固定的替代关系。转轮机由一个键盘和一系列转轮组成,每个转轮是26个英文字母的任意组合,转轮被齿轮连接起来。当一个转轮转动时,可以将一个字母转换为另一个字母,直至最后一个转轮处理完后就可得最终的加密后的字母。

世界上第一台转轮机在1918年由美国加州的EdwardHebern由一台打字机改造而成。随后,Edward Hebern设计出一系列的转轮机,并为美国海军采用,在长达50年左右时间成为美军主要密码设备。而历史上最著名的的转轮机莫过于德国人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在1919年设计出的“谜”,即Enigma转轮机。

在线加解密: https://cryptii.com/pipes/enigma-machine

阶段三现代密码

1949年香农发表论文 《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开端。香农将信息论引入到密码学研究中,利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和熵的概念对信息源、密钥源、传输的密文和密码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数学描述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对称码体制的模型,为现代密码学奠定了数学基础,这是密码学的第一次飞跃

阶段四公钥密码学

1976年,Diffie和Hell man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发表的经典论文《密码学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提出了著名的公钥密码体制思想。在此之前所有密码系统均属于对称密码学范畴,密钥是不能公开的。而在公钥密码体制中,不仅加密算法本身可以公开,甚至加密用的密钥也可以像电话簿一样公开,任何用户向其他用户传送加密信息时,就可以从这本密钥簿中查到接收方公开的加密密钥,并用它来加密。接收方用户用他所独有的解密密钥得到明文,任何第三者因为没有解密密钥,无法获得明文。公钥密码体制的诞生为现代密码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带来了密码学的第二次飞跃。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vest、Shamir 和 Adleman提出RSA公钥密码体制。这是第一个成功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是基于数论中的大整数因子分解困难问题。

 参考:https://blog.csdn.net/weixin_52620919/article/details/119249518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5%8F%A4%E5%85%B8%E5%AF%86%E7%A2%BC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828657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无尽藏攻防实验室):古典密码学史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2月23日10:07:59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古典密码学史https://cn-sec.com/archives/3541724.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