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遭遇黑色风暴:DeepSeek百倍攻击事件全记录

admin 2025年2月4日13:52:17评论452 views字数 2217阅读7分23秒阅读模式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国AI初创公司 DeepSeek 因其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焦点。然而,伴随其崛起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网络攻击。近日,DeepSeek 遭遇了 百倍升级的网络攻击,甚至引来了僵尸网络的加入。这背后究竟是技术的较量,还是别有用心的恶意打击?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析这一事件。

国产AI遭遇黑色风暴:DeepSeek百倍攻击事件全记录

DeepSeek:从AI新星到网络攻击目标

作为一家我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 的名字在2025年初迅速走红。

  • 1月初,DeepSeek 发布了最新的开源模型 DeepSeek-R1,实现了通过 纯深度学习方法 让 AI 自主展现推理能力的技术突破。
  • 1月28日,公司再次推出了一款开源多模态模型 Janus-Pro,大幅提升了多模态理解和视觉生成能力。据称,该模型在基准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 的同类产品。

技术上的突破让 DeepSeek 成为了国内外 AI 圈的“明星企业”,但也招来了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从 1月3日开始,DeepSeek 便持续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而攻击的规模和复杂性在最近几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攻击升级:从普通反射攻击到僵尸网络加持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实验室 XLab 的监测,针对 DeepSeek 的攻击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升级阶段:

1. 初期(1月3-4日):低级放大攻击

  • 攻击者主要采用 SSDP 和 NTP 反射攻击
  • 特点:技术要求低,易于缓解,影响相对有限。

2. 升级(1月28日):应用层攻击

  • 攻击者加入了 HTTP 代理攻击,直接对应用层发起攻击。
  • 特点:防御难度显著增加,攻击目标直指 DeepSeek 的核心服务。

3. 全面升级(1月30日凌晨):僵尸网络登场

  • 攻击者开始使用两大 Mirai 变种僵尸网络:HailBot 和 RapperBot
  • 攻击规模:凌晨 1 点和 2 点,分别发动两波攻击,涉及 16 台指挥控制(C2)服务器 和 118 个 C2 端口
  • 特点:攻击手段趋向专业化,难以防御。

XLab 的专家指出:“僵尸网络的加入表明此次攻击背后有 专业黑客团队 的参与。”

什么是僵尸网络?为何如此可怕?

僵尸网络是由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感染并控制的设备网络,这些设备(称为“僵尸”或“bot”)被用来同时向目标发起攻击。

僵尸网络的攻击方式:

  1. 感染设备:攻击者利用恶意软件感染大量设备,形成僵尸网络。
  2. 集中指挥:通过指挥控制(C&C)服务器向“僵尸”设备发出攻击指令。
  3. 资源耗尽:成千上万的“僵尸”设备同时向目标发送请求,耗尽服务器的带宽和算力,最终导致目标系统瘫痪。

此次攻击中的僵尸网络:

  1. RapperBot

    • 平均每天攻击 100 个目标,高峰时攻击指令量可达 数千条
    • 攻击范围:巴西、白俄罗斯、俄罗斯、中国、瑞典等。
  2. HailBot

    • 攻击更加稳定,每天平均发出 数千条指令,目标遍布中国大陆、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德国等地。

XLab 表示,HailBot 和 RapperBot 经常接受“订单”,类似于网络攻击的“职业雇佣兵”。虽然僵尸网络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其威胁依然巨大。

攻击背后的深层影响

此次攻击不仅给 DeepSeek 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还引发了外界对 AI 平台安全性的担忧。

DeepSeek 的应对措施:

  1. 限制注册:在 1 月 28 日的公告中,DeepSeek 表示由于大规模恶意攻击,公司暂时限制了非 +86 手机号的注册方式。
  2. 保障现有用户:尽管服务受到影响,但 DeepSeek 确保现有用户可以继续访问平台。

然而,这一事件依然对 DeepSeek 的声誉和用户信任造成了一定冲击。

为什么是 DeepSeek?解析攻击背后的逻辑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无疑是其成为攻击目标的主要原因。

  • 技术领先:DeepSeek 的多模态模型 Janus-Pro 据称在多项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同样的技术优势,也引来了恶意竞争者的注意。
  • 开源项目:DeepSeek 的模型是开源的,这在推动技术交流的同时,也可能增加了被针对的风险。
  • 行业敏感性:AI 作为前沿技术领域,其安全问题本身备受关注,而 DeepSeek 的崛起无疑加剧了这一焦点。

国产AI的安全挑战与应对之道

此次针对 DeepSeek 的攻击,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威胁,更是对 AI 行业的一次警示。随着 AI 平台逐渐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AI 平台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1. DDoS 攻击:直接冲击平台的运行能力,导致服务中断。
  2.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能利用漏洞窃取用户数据或核心模型。
  3. 供应链攻击:通过第三方依赖或开源组件攻击平台核心。

如何应对?

  • 技术升级:部署更强大的防御系统,增强对僵尸网络攻击的拦截能力。
  • 实时监控:通过流量分析和异常行为监控,快速响应攻击事件。
  • 用户验证:采用多因素认证等手段,减少恶意用户的访问可能。
  • 开源安全审计:对模型代码和依赖项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防范供应链攻击。

结语:创新的背后是安全的底线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代表了中国 AI 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崛起,但也提醒我们,创新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安全保障。AI 平台的安全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社会对技术信任的基石。

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像 DeepSeek 这样的技术领先企业,也希望它们能够在不断创新的路上,筑牢安全的防线,为国产AI的崛起保驾护航!

新闻来源: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501/1327697.shtml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HW安全之路):国产AI遭遇黑色风暴:DeepSeek百倍攻击事件全记录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2月4日13:52:17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国产AI遭遇黑色风暴:DeepSeek百倍攻击事件全记录https://cn-sec.com/archives/369781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