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持平。”“持平是因为已经降无可降还是因为涨无可涨?”
“我问过几位,大概是因为:2024年底做预算的时候,2024年业绩还没出来,但感觉2025年业务不会更差,所以IT预算、安全预算是持平。”
“上涨,只要有需要,都可以上。”
“该上还得上。”
“业务发展没有打破原有的安全能力,所以现在是维持住就可以。”
“其他同行呢?”
“国企和政府貌似都是降。”
“昨天和某top级央企的朋友聊天,今年进新人的门都关闭。”
“持平,行业涨。”
“寿险行业为啥会涨?”
“寿险每年增速还在,产险2020年开始就走下坡路。但DeepSeek的融合场景可能是个变数。”
“没有吧,我感觉是反过来。”
“监管压力,金监总局科技监管司成立,要求向银行看齐,保险差距太大了。”
“大环境不好,老百姓首先把寿险需求砍了,但这几年新能源车爆发,车险其实还是可以的。”
“车险不挣钱。”
“这又扯到集团考核的问题,影响了下一年预算。”
“不挣钱的,未必预算不涨;挣钱的,未必预算多收入多。”
“业务有需求,对应的需求就有,就有新预算。”
“以上大概总结成:多数行业、企业持平,政府国企显著下降,新能源、智能驾驶、保险上涨。”
“现在从底层做出来的安全人越来越少了。”
“大学生太多了,设立网络安全专业的学校也多了。校招的科班生有很厉害的。”
“bp不就是给40岁后无法裁的老员工残留的自尊吗?”
“认识一些华为和荣耀里面以前做技术的, 40岁后基本上都转为BP。项目经理,质量运营 也是一种存量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增量价值的。”
“AI一来更是,也不需要这么多安全懂AI的,40岁更是往后排。”
“AI懂技术,但不懂人性。”
“企业的安全其实跟法务一样,对业务来说就是合规审计咨询,AI大潮下,这遮羞布,还能抗多久,无外乎就是大肆宣扬新技术风险高,提高企业对风险担忧而持续产生新安全需求。”
“其实老板可能会问新技术风险高需要做量化,发生的概率是多大,最后权衡之下接受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也就没有风险,不需要防范,不需要防范,就不需要投人力物力。”
“除了新技术风险外,还是企业运行非标准化带来的个性化风险,这有可能是高素质人群继续存在的价值。”
“再就是未来真到了这一天,都是机器人、AI帮人干活了,活下来的人要么在社会高层享受,要么在社会底层修机器人、给AI机房制造能源,不存在中间层。不用那么担心,抓紧转变就是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在):诸子云|甲方 :企业安全预算有哪些变动?如何看待安全BP?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