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

admin 2025年4月10日20:50:18评论7 views字数 1085阅读3分37秒阅读模式

匿名在某APP上吐槽惨遭溯源

我喜欢吃瓜,特别是在某脉和某书上,经常可以吃到大瓜,或文字,或图片,包括各种内部信或者各种内网内容的截图或拍照。

每当看到这种,我都打心底的替截图的同学感到担忧。之前大家应该也有听过说,匿名吐槽并泄漏公司内部信息的人被原公司溯源然后追究责任。
在现在的数字追踪技术下,匿名其实也不是这么的可靠。

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

为什么匿名也能被找到

现在企业有一种常用的溯源技术(通常也被用于防伪),核心是数字水印与隐写术的结合。这类技术通过将员工身份、设备信息、时间戳等元数据,以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嵌入文档、图片或屏幕显示中。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

1. 像素级水印:

在屏幕显示或文档中,对像素进行微调(例如修改颜色通道的最低有效位),嵌入唯一标识符。

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

例如,员工截屏时,系统自动在截图中写入其工号或设备ID,即便截图被二次裁剪,仍可通过算法提取隐藏信息。

2. 频域隐写术:

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等技术,将水印信息嵌入图片的频域(如JPEG图像的DCT系数)。

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

此类水印对压缩、裁剪有一定抵抗力,常用于企业敏感文件的版权保护。

3. 动态屏幕水印:

部分企业内网系统会实时在屏幕上叠加半透明水印(如浮动文字或点阵),肉眼不易察觉,但拍照或截屏后,水印会随图像一同保存。

例如,安某某等系统支持在文档打印、复制时自动添加水印,追踪外发文件的流转路径。

溯源流程:

当泄露内容被发现时,企业通过专用工具提取水印中的隐藏数据,就可以定位泄密者、设备及操作时间。

例如,某金融公司通过解析截图中的频域水印,发现泄露源为某台特定办公电脑的截屏操作。

有办法规避吗

那就没办法了?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完美的,还有一些手段可以去尝试规避的(注:本文仅作技术讨论,请遵守企业合规要求!

1. 截图后处理:

  • • 模糊或压缩:通过高斯模糊、JPEG压缩破坏水印的频域特征,有可能使提取算法失效。
  • • 裁剪与拼接:截取局部画面并重新拼接,避开含有关键水印的区域(但是你并不知道水印在哪)。

2. OCR提取文字:

将截图中的文字转换为纯文本,避开图像中的水印。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文本内容,而且可能损失排版信息。

3. 物理屏摄干扰:

使用外部设备拍摄屏幕时,调整角度、光线或覆盖偏振膜,干扰水印的可见性。不过部分动态水印仍可能被保留的。

最后

基本上对于企业数据安全比较重视的大公司都会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止敏感数据泄漏,并且在泄漏之后,有相应的溯源手段。所以吐槽可以,可千万别违法违规啊,朋友们。

加个星标关注不迷路 ★ 更多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点赞,在看,分享,我都可以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混入安全圈的程序猿艾恩):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4月10日20:50:18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为什么我明明匿名了,还是被公司发现了?https://cn-sec.com/archives/393728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