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印度孟买的深夜电话说起
2023年仲夏夜,印度孟买的一间昏暗公寓里,阿贾伊盯着手机屏幕上的5000卢比余额,手指颤抖着拨通了母亲的电话。"Ma,我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兴奋,三天前,一位自称"普里亚"的印度女性通过社交软件添加了他。
"普里亚"的个人资料精致得像时尚杂志封面:健身照里马甲线清晰可见,旅游照里笑容灿烂地站在泰姬陵前,简介里写着"投资基金顾问,热爱瑜伽"。更重要的是,她的定位显示就在孟买南部的金融区。
"最初她只是和我聊日常,"阿贾伊后来在法庭作证时回忆,"第四天开始,她突然提到自己通过SENEE平台投资,一个月赚了相当于我半年工资的收益。"
此刻,在中国山东菏泽的一栋写字楼里,24岁的李某旺正对着电脑屏幕露出微笑。他扮演的"普里亚"已经成功让阿贾伊在SENEE平台投入了第一笔1000卢比。按照话术手册,这是建立信任的关键一步。
二、当虚拟货币遇上电信诈骗: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游戏
"当投资金额超过返利,游戏就该结束了。"主犯何某天在审讯室里交代时,语调平静得像在讲述天气。这个32岁的前网吧管理员,此刻面对的却是长达14年9个月的刑期。
2023年5月,何某天在菏泽租下两层写字楼,购置了12台服务器,其中8台部署在东南亚某国。他招募了8名"业务骨干",包括负责话术培训的吴某华——这位曾因国内"杀猪盘"入狱两年的"资深人士"。
他们的操作手册厚达127页,详细规定了从人设打造到资金洗白的每个环节:
-
人设塑造:所有男性业务员必须伪装成事业有成的印度女性,朋友圈每天更新3-5条动态,内容包括健身、阅读和"投资收益截图" -
定位欺骗:通过虚拟定位软件,将社交账号锚定在孟买、德里等主要城市 -
情感培养:前五天严禁提及投资,话术模板提供37种聊天场景应对 -
资金流向:投资金额的15%直接兑换成USDT,通过混币协议清洗后转入国内账户
"我们甚至做了假的印度金融牌照,"负责网站维护的陈某在庭审时坦言,"连印度律师朋友都被骗了。"
三、法律的长臂:为何中国法庭能审判这起跨国诈骗?
当辩护律师提出"犯罪行为发生地在境外,中国法院无管辖权"时,法庭出示了三份关键证据:
-
服务器租赁合同上的国内支付记录 -
犯罪团伙使用的某国产聊天软件登录日志 -
资金最终流向的国内某虚拟货币交易所
"属人管辖原则在此案中适用无误。"主审法官刘西磊在判决书中写道,"中国公民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无论受害者国籍与所在地,只要犯罪链条的任何环节发生在国内,均受中国法律约束。"
这一判决依据可追溯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
四、从土耳其到马来西亚:诈骗产业链的全球迁徙
就在山东菏泽的诈骗团伙被端两个月后,2024年5月,湖南长沙警方破获另一起针对土耳其的诈骗案。这次的"女主角"是"Lisa"——一位所谓的马来西亚华裔服装设计师。
"我们为业务员设计了精确到厘米的人物形象:170cm,离婚,名下有两套公寓和一家网店。"主犯颜某在讯问时透露,"连她养的猫都有详细档案。"
更荒诞的是,为了让作息时间匹配土耳其时区,这个28人的诈骗团队实行"下午3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的倒班制。他们甚至购买了土耳其热门剧集的盗版光盘,以便在聊天中插入"追剧讨论"。
然而,与山东案不同的是,长沙这起案件中,有3名土耳其受害者通过社交软件反向追踪,最终协助当地警方锁定犯罪位置。这种"受害者反击"的成功案例,在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件中尚属罕见。
五、技术反制与法律困境:谁来守护网络空间的正义?
当被问及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异常,印度储备银行的支付系统安全专家维克拉姆坦言:"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让我们束手无策。犯罪分子使用混币服务后,资金流向就像被扔进洗衣机的彩色袜子,再也分不清彼此。"
但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山东案中,中国警方正是通过某虚拟货币交易所的KYC(了解你的客户)记录,逆向追踪到国内的收款账户。这种"以毒攻毒"的侦查手段,正在成为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的新常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生效的《虚拟货币反洗钱国际公约》第14条明确规定:"成员国应建立跨境资金流向共享机制,尤其针对涉及诈骗、勒索等犯罪的资金链。"这意味着,未来类似"杀洋盘"的资金洗白路径将面临更严密的监控。
六、当骗局落幕:那些被改变的人生
2024年春节前夕,阿贾伊站在孟买高等法院的证人席上,面对视频连线的中国法庭,他说出了那句改变自己命运的话:"我以为遇到了爱情,却失去了父亲留下的全部积蓄。"
同一时刻,在山东菏泽看守所的李某旺正在写忏悔书。这位曾经的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在纸张背面悄悄写道:"如果当初用这些技术去做正事,现在应该已经创业成功了吧。"
法庭外,何某天的家属收到了他最后的家信。信里除了道歉,还有一张手绘的虚拟货币交易流程图,旁边写着:"希望我的儿子以后能用这个知识做点正经事。"
七、结语:当技术无国界,法律必须有边界
"杀洋盘"的终结并不意味着诈骗的终结。就在山东案宣判当天,某网络安全公司监测到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商业伙伴视频通话,骗取企业预付款。
技术进步永远在挑战法律的适应能力。正如刘西磊法官在判后采访中所说:"法律不是万能的防护墙,但它是必须存在的警戒线。那些试图用技术为犯罪开脱的人,终将被技术本身反噬。"
当您刷到这篇文章时,全球正有超过127个诈骗团伙在不同时区运作。而此刻,在山东菏泽的那栋写字楼里,曾经的诈骗工位已经改造成反诈骗教育基地。墙上最醒目的标语写着:"网络无边界,但良知必须有地址。"
(本文根据公开裁判文书及新闻报道整理,部分细节为保护隐私及侦查需要进行了技术性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侦查研究院):当“杀洋盘”撞上中国法律:一场跨国骗局的终局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