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认知!让你看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另一面!
“网络安全行业的裁员潮虽然给从业者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变革的机会。”
大家好,我是JUN哥,一个普通的IT牛马,一直在深深思索身边的人、事和物。
裁员、降薪、降福利是过去三年网络安全行业的主旋律。
在后疫情大环境寒冬下,网络牛马们这几年忍受着压力,艰难前行。
当然不幸被裁的人员也不少,初步估算2023年和2024年两年累计的网安上市企业的裁员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人。
那么,牛马们如何渡劫?下面咱们瞎哔哔几句。
修炼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深耕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安全市场中,深耕细分领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领域如零信任架构、数据安全、AI 安全、云原生安全等,正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
这些领域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以数据安全为例,随着《数据安全法》的正式推行,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企业需要确保自身的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以避免数据泄露带来的巨大损失。
因此,掌握数据分类分级、隐私计算、数据加密等技能的从业者,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的数据资产安全。
再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AI 安全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细分领域。
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威胁检测、风险评估和安全决策的从业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安全解决方案,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业者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才能跟上技术的步伐。
如今,网络上有许多免费的学习资料包,这些资料包包含了详细的学习路线、丰富的漏洞实战案例以及大厂内部的视频教程,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除了利用这些学习资料进行自我提升,考取专业认证也是提升自身含金量的重要途径。
CISSP(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安全专家)、CISP-PTE/PTS(注册渗透测试工程师认证/专家)等认证,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这些认证不仅证明了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让他们在求职和晋升过程中占据优势。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变化
(一)打破年龄焦虑,用实力说话
35 岁以上的网络安全从业者,往往会面临年龄焦虑的困扰。
但实际上,年龄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网络安全行业,经验和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在面试时,35 岁以上的从业者应该突出自己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如何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挑战,成功解决了哪些重大的安全事件。
同时,他们还可以表达自己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新技术的学习热情,让企业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年龄,更在于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
除了传统的安全厂商和甲方企业,网络安全从业者还可以考虑灵活就业的方式。
网络安全咨询、漏洞挖掘平台、安全培训等领域,都为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网络安全咨询领域,从业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估、风险咨询、安全策略制定等服务。
通过为不同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他们可以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喜欢技术研究的从业者来说,加入漏洞挖掘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挖掘软件和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为企业提供安全漏洞修复建议,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
同时,这也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保持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敏锐洞察力。
走出裁员怪圈,实现良性发展
企业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应该摒弃 “唯年龄论” 的短视思维。
35 岁以上的从业者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网络安全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缓解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总结
网络安全行业的裁员潮虽然给从业者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变革的机会。
只有通过从业者自身的努力、企业的合理规划以及行业的共同反思,我们才能走出裁员怪圈,实现网络安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End-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在看,转发,设为星标★
与你一起分享网络安全职场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君说安全):网络安全行业,裁员潮下网安牛马们的渡劫策略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