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标准明确了视频数据的分类分级,将医疗视频分为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管理监控、教学科研四类,并按敏感程度划分为五个级别,从公开数据到涉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密级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要求。
在数据采集环节,强调最小必要原则,要求明确采集范围、规范设备网络,并确保患者知情同意。存储管理要求加密脱敏、分级备份,关键数据需每小时备份,重要数据保存15-30年。处理阶段需清洗去标识化,阻断重标识风险,并建立监控审计机制。
应用管理细化场景权限,如手术视频仅限手术团队访问,教学科研数据需去标识化。销毁管理要求物理/逻辑销毁并举,第三方验证确保不可恢复。标准还引用多项国标法规,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强化合规性。
整体以“分类分级、最小必要、全程可控”为核心,兼顾医疗业务需求与数据安全,为医疗机构视频数据管理提供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
审核:晓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安全助手):医疗机构视频数据安全建设规范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