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源码地址;
-
内核源码网址:http://www.kernel.org
-
常见的发行版本如下:
-
Ubuntu
-
Redhat
-
Fedora
-
openSUSE
-
Linux Mint
-
Debian
-
Manjaro
-
Mageia
-
CentOS
-
Arch
-
十大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排行榜:http://os.51cto.com/art/201612/526126.htm
-
我们使用的kali就是Linux系统
WINDOWS与LINUX文件系统的差别
打开我的电脑(计算机)会看到很多的基础驱动器的盘符。
每个驱动器都有自己的根目录结构,形成多个数并列的结构。
在LINUX中的目录结构
我们看不见盘符,我们会看见文件夹结构(目录)
因为短暂学习的是UBuntu系统,所以以UBUNTU来作为演示
其用户目录为/home/user,这里称之为用户的工作目录或家目录,其中表示方式为/home/user
LINXU主要目录速查表
Linux 主要目录速查表
-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在 linux 下有且只有一个根目录,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开始
-
当在终端里输入
/home
,其实是在告诉电脑,先从/
(根目录)开始,再进入到home
目录 -
/bin、/usr/bin: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 ls、tar、mv、cat 等
-
/boot:放置 linux 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如 linux 的内核文件:
/boot/vmlinuz
,系统引导管理器:/boot/grub
-
/dev: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
mount /dev/cdrom /mnt
-
/etc: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
-
/etc/inittab
-
/etc/fstab
-
/etc/init.d
-
/etc/X11
-
/etc/sysconfig
-
/etc/xinetd.d
-
/home: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
-
~
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
~edu
表示用户edu
的家目录 -
/lib、/usr/lib、/usr/local/lib: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用一些额外的参数时需要函数库的协助
-
/lost+fount:系统异常产生错误时,会将一些遗失的片段放置于此目录下
-
/mnt: /media:光盘默认挂载点,通常光盘挂载于 /mnt/cdrom 下,也不一定,可以选择任意位置进行挂载
-
/opt: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
-
/proc:此目录的数据都在内存中,如系统核心,外部设备,网络状态,由于数据都存放于内存中,所以不占用磁盘空间,比较重要的文件有:/proc/cpuinfo、/proc/interrupts、/proc/dma、/proc/ioports、/proc/net/* 等
-
/root: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
-
/sbin、/usr/sbin、/usr/local/sbin:放置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可执行命令,如 fdisk、shutdown、mount 等。与 /bin 不同的是,这几个目录是给系统管理员 root 使用的命令,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而不能设置和使用
-
/tmp:一般用户或正在执行的程序临时存放文件的目录,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重要数据不可放置在此目录下
-
/srv:服务启动之后需要访问的数据目录,如 www 服务需要访问的网页数据存放在 /srv/www 内
-
/usr:应用程序存放目录
-
/usr/bin:存放应用程序
-
/usr/share:存放共享数据
-
/usr/lib:存放不能直接运行的,却是许多程序运行所必需的一些函数库文件
-
/usr/local:存放软件升级包
-
/usr/share/doc:系统说明文件存放目录
-
/usr/share/man:程序说明文件存放目录
-
/var:放置系统执行过程中经常变化的文件
-
/var/log:随时更改的日志文件
-
/var/spool/mail:邮件存放的目录LINU
-
/var/run:程序或服务启动后,其 PID 存放在该目录下
LINUX 命令的基本使用
使用查询命令帮助信息
查询命令的使用手册
man ls
创建文件
管道:|
管道:一个命令的输出可以通过管道做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管道我们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管子,管子的一头塞东西进去,另一头取出来,这里“ | ”的左右分为两端,左端塞东西(写),右端取东西(读)。
VIM的使用与练习
vi简介
vi是“Visual interface”的简称,它在Linux上的地位就仿佛Edit程序在DOS上一样。它可以执行输出、删除、查找、替换、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定制。Vi不是一个排版程序,它不象Word或WPS那样可以对字体、格式、段落等其他属性进行编排,它只是一个文本编辑程序。vi没有菜单,只有命令,且命令繁多。
Vi有三种基本工作模式:
+ 命令模式
+ 文本输入模式
+ 末行模式。
命令行模式
任何时候,不管用户处于何种模式,只要按一下ESC键,即可使Vi进入命令模式;我们在shell环境(提示符为$)下输入启动Vi命令,进入编辑器时,也是处于该模式下。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输入各种合法的Vi命令,用于管理自己的文档。此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做编辑命令来解释,若输入的字符是合法的Vi命令,则Vi在接受用户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动作。但需注意的是,所输入的命令并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若输入的字符不是Vi的合法命令,Vi会响铃报警。
文本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输入插入命令i、附加命令a 、打开命令o、修改命令c、取代命令r或替换命令s都可以进入文本输入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Vi当做文件内容保存起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在文本输入过程中,若想回到命令模式下,按键ESC即可。
末行模式
末行模式也称ex转义模式。在命令模式下,用户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下,此时Vi会在显示窗口的最后一行(通常也是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一个“:”作为末行模式的提示符,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多数文件管理命令都是在此模式下执行的(如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中等)。末行命令执行完后,Vi自动回到命令模式。例如:
:sp newfile
则分出一个窗口编辑newfile文件。如果要从命令模式转换到编辑模式,可以键入命令a或者i;如果需要从文本模式返回,则按Esc键即可。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即可切换到末行模式,然后输入命令。
vim基础操作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 。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
进入插入模式:
i: 插入光标前一个字符
I: 插入行首
a: 插入光标后一个字符
A: 插入行未
o: 向下新开一行,插入行首
O: 向上新开一行,插入行首
进入命令模式:
ESC:从插入模式或末行模式进入命令模式
移动光标:
h: 左移
j: 下移
k: 上移
l: 右移
M: 光标移动到中间行
L: 光标移动到屏幕最后一行行首
G: 移动到指定行,行号 -G
w: 向后一次移动一个字
b: 向前一次移动一个字
{: 按段移动,上移
}: 按段移动,下移
Ctr-d: 向下翻半屏
Ctr-u: 向上翻半屏
Ctr-f: 向下翻一屏
Ctr-b: 向上翻一屏
gg: 光标移动文件开头
G: 光标移动到文件末尾
删除命令:
x: 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相当于 Del
X: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dd: 删除光标所在行,n dd 删除指定的行数 D: 删除光标后本行所有内容,包含光标所在字符
d0: 删除光标前本行所有内容,不包含光标所在字符
dw: 删除光标开始位置的字,包含光标所在字符
撤销命令:
u: 一步一步撤销
Ctr-r: 反撤销
重复命令:
.: 重复上一次操作的命令
文本行移动:
>>: 文本行右移
<<: 文本行左移
复制粘贴:
yy: 复制当前行,n yy 复制 n 行
p: 在光标所在位置向下新开辟一行,粘贴
可视模式:
v: 按字符移动,选中文本
V: 按行移动,选中文本可视模式可以配合 d, y, >>, << 实现对文本块的删除,复制,左右移动
替换操作:
r: 替换当前字符
R: 替换当前行光标后的字符
查找命令:
/: str查找
n: 下一个
N:上一个
替换命令:
把abc全部替换成123
末行模式下,将当前文件中的所有abc替换成123
:%s/abc/123/g
末行模式下,将第一行至第10行之间的abc替换成123
:1, 10s/abc/123/g
vim里执行 shell 下命令:
末行模式里输入!
关于本文的出处为我个人的学习笔记
学习视频为网络收集
Linux教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4XY-6N3zIxl625nKfTleA 提取码:741n
里面有很全面的学习手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安全武器库」 知识星球 是一个网络安全各类安全脚本工具整合的星球!主要分享、整理、原创编辑等网络安全相关工具以及脚本。
知识星球定价:50元/年,(服务时间为一年,自加入日期顺延一年)。
如何加入:扫描下方二维码,扫码付费即可加入。
PS:目前有优惠券哦~扫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优惠券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渗透云笔记):LINUX的学习记录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