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
建设背景
针对以上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地区、部门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分散、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制定建设指南。
建设目标
202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移动政务服务应用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区域开展试点,率先实现试点区域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动端“区域通办”、“无感漫游”。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服务体系,实现各级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
建设内容
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安全保障要求与措施
实现安全自主可控。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网络安全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移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重要政务数据、敏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确保政务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
移动政务安全分析
伴随着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字化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线下业务逐步线上化,同时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恶意破解、盗版、核心代码被窃取、恶意代码注入、APP劫持、数据泄漏、移动业务攻击等,从软件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整体安全风险分为几个阶段:设计开发安全、发布安全、运营安全。
设计开发安全风险
首先,在软件设计开发阶段,由于目前移动政务应用的开发人员对移动安全的攻防对抗了解较少,安全开发经验不足,同时由于开发周期的要求,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设计,导致软件在设计之初存在设计缺陷,容易导致系统性安全风险;
其次,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流程不健全,导致引入第三方不可控风险代码,在软件出厂时就自带病毒、木马或后门;
发布安全风险
在发布阶段,由于发布准备时间短,发布版本频率较高,导致安全测试无法有效进行,部分版本甚至未经安全测试就对外发布,而移动应用先天的特点就决定了移动应用极容易被反编译、破解和二次打包,发布的应用未经过任何代码安全保护就对外发布,极大地增加了源代码泄露的风险,导致攻击门槛降低。
运行时安全风险
梆梆安全移动政务安全解决方案
梆梆安全针对移动政务客户端安全保障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从底层代码加固、测评检查、运行安全监测到安全运营的整个安全流程中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如下所示:
应用安全保护
应用检测类
运行监测类
安全运营
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
安全和运营保障体系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梆梆安全):移动政务安全风险分析与安全保障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