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发生率最高的三项不安全行为分别为:网站app内登录习惯设置为记住密码或自动登录、在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进行支付、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
此次调查中,受访用户的“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换新手机时不解除银行卡及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个人防范意识相对较低,不良行为高于平均水平。
从类别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群体财产遭受损失,平均损失金额为2759元。
在各类型的电信诈骗中,收益回报类诈骗的发生率最高,为17.7%,其中,“兼职刷单受骗”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情感类诈骗,有15.7%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例如:“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多以25岁以下年轻学生群体为目标。
从损失看,部分受访用户深陷虚拟货币诈骗困局且损失金额较大。约有2.5%的受访用户表示曾投资虚拟货币,其中近半数遭受财产损失;约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平均损失金额达到了7474元。
防范建议
-END-
面向安全和运维人员,欢迎扫码订阅2023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哪些不良移动支付习惯让你容易受骗?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