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穿系统是风险,那打垮人呢?——年年演练零误报,年年有人没能等到尾款和复盘

admin 2025年5月8日17:04:34评论0 views字数 7658阅读25分31秒阅读模式

一、引言:我们不是怕夜攻,是怕再也白不了天

每年护网演练,总会有人提一句:

“这次不要再搞夜间攻击了。”

今年也不例外。

微信群里传来“正式通知”截图,有人认真点赞,有人说“终于能睡觉”,还有人发了个狗头表情包,笑着转发:

“官方发话,护网不夜战。”

你看着那条消息,差点信了。

直到凌晨四点,你打开 C2 面板,绿点还在跳,像极了你肿胀的眼睛和没清干净的眼线。

Beacon 稳定上线,从公网穿回内网,Shell 安静等待命令,像一只听话的狗,趴在你熬夜三天的代码脚本边上。

你往后靠了靠,试图眨一下眼缓解疲劳,但眼皮黏在脸上,像是被这场演练封死的时间本身。

年年说“禁止夜间攻击”,年年都有人在夜里上线。

红队上线,蓝队值守, SOC 的灯整夜不灭, 攻防群半夜还在刷版本号, 日报凌晨发出两版,还要反复修改措辞, shell 回连三条,又都被留在 C2 上不敢动。

谁都知道“不能夜战”, 但所有人的工作都被悄悄安排在了夜里。

你记得项目交底会上甲方说得清清楚楚:

“演练操作要在白天进行,避免业务误判,注意配合流程。”

你点头,甚至写进了演练规范文件。

结果三天后,群里弹出一句:

“白天系统测试多,今天没什么进展,要不晚上大家再冲一波?”

你抬头看着演练方案,想起一句老话:

白天签字,晚上翻脸, 白天做 PPT,晚上写漏洞链。

你不是没试过白天打。

你早上 10 点投 payload,发现 DNS 被封,连 sandbox 都跑不出去; 中午 Beacon 一上线就被蓝队机器自动封 IP, 你刚绕过 EDR 上线了一台,项目经理就来问:

“今天日报怎么还没写?链路图能不能画个 demo 先凑着交?”

你试着配合—— 你真试了。 结果就是:报告写不出,KPI 刷不满,项目打不动,尾款也更别提了。

于是你默默等到 00:01。

C2 通道终于打通,白名单自动清空,WAF 切到了默认规则,防火墙策略终于松了口气。

你上线了。

你成功了。

但你知道,你只能在夜里存在。

所以,今年又说不让夜间攻击了?

你听到这话时,什么也没说。

你只想回一句:

“到底是谁不让夜间攻击的?又是谁,让所有人只能夜里攻击?”

你不想讽刺谁,也不想抱怨什么。

你只是发现,这出戏早已写好了剧本——

台上是红队和蓝队在通宵对打, 台下是客户在刷大屏截图, 屏幕上是绿油油的“风险指数下降”, PPT 里是“演练有序推进”, 日报里是“攻击行为未造成影响”。

你突然意识到:

这场演练早就不是什么攻防对抗, 它更像一场加班加命的舞台剧。

剧本一页页都写好了, 演员来来去去换了几批, 但谁都没敢停,谁也不能跳戏。

这一次,我们不聊技术、不放 payload、不讲提权。

我们就聊聊这出“禁止夜战”的护网大戏,

到底是谁写的剧本, 又是谁,把我们困在了这张剧本里, 从头演到深夜。

二、谁在打破规则,谁又在“默许”规则?

你以为红队热爱深夜上线?

你觉得我们喜欢凌晨写 Rubeus 抓票据、SharpHound 画图谱, 看着 Beacon 一跳一跳,顺便跳出个胃病、调出个肝酶、掏出个医保卡?

不是的。

我们不是暗夜猎手,我们是按心跳结算的打工人。

夜里上线,不是因为“战术奇袭”, 是因为白天上线太显眼,太高调,太容易被说“影响业务”。

你上午上线,杀软直接秒杀; 你中午上线,蓝队发现了立刻拉黑; 你下午上线,甲方项目经理就发一句:

“兄弟们今天状态是不是有点保守啊?”

于是你学会了配合,也学会了避开流程:

白天陪你演,晚上偷偷干。 白天假装收敛,晚上实则全卷。

你怕打扰业务,但你更怕日报空白。

你怕被拦,但你更怕项目延期扣钱。

你打得克制一点,日报写不出来,领导问你“是不是水了?” 你一晚上打穿了系统,却在 PPT 上只配一句“路径存在潜在风险”。

你不卷不行, 你不冲,别的组就冲了, 你一犹豫,别的公司就加班冲到你身后,提前刷了演练评分表。

有人问:

“那平台监管呢?怎么不拦?”

这话问得挺好。甚至太好了。

监管确实在,真的在,就像你食堂门口贴着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谁都知道该怎么做,但谁也不管碗里到底用了哪家供应商的调料包。

平台监管会在事后做很多事:

  • 统计攻击时间;

  • 绘制时间轴;

  • 输出日志曲线;

  • 自动生成“攻防链路报告摘要”。

但它不会问:

“为啥凌晨三点还有攻击任务在转?”

它也不会问:

“这是谁审批的调度策略?这是谁提的链路目标?”

它更不会问:

“这个凌晨上线的人,他这周是不是已经连续打了四天夜班了?”

监管不缺存在感,监管只缺一个不装作看不见的眼神。

红队不是违法,是被调度单一条条卷进去的。

我们没有自发上线的权力, 只有“不上线就掉分”的压力。

任务单上没写几点执行,只有四个字:“尽快打穿”。 日报群里没人问你吃没吃饭,只有一句:

“今天权限怎么还没拿下?”

你能不卷?你敢不卷?

你不卷,日报写不出,报告没链路,蓝队写不了告警, 最后项目组被说“攻击力度不够”, 你那 10 万块尾款可能就卡在“成果不明显”四个字里。

而蓝队呢?

别以为蓝队轻松。

红队 Beacon 一上线,蓝队就得立刻爬日志、分析行为、写邮件发预警。

红队上线一次,是 KPI+1, 蓝队告警一次,是绩效考核+命。

你上 shell,他上眼药水; 你写命令,他翻流量图; 你睡觉了,他还在写“事件初步处置报告”。

蓝队不是防御方,是演练失误追责链上唯一一个没有选择权的岗位。

你 Beacon 回连晚五分钟没事, 他告警响应晚五分钟,就能在项目结项会上被钉成“机制不完善”典型。

我们红队是临时演员, 他们蓝队是全天候驻演,还不能NG。

你问蓝队有没有休息时间?

有啊:

  • 你上线的时候,他在查你前天留下的反弹 IP;

  • 你撤掉 C2 的那刻,他刚在 SIEM 上看到你忘删的 DNS 回连记录。

你凌晨写脚本,他凌晨写报告。 你怕尾款卡,他怕绩效挂。 你怕老板说你技术差,他怕客户说“你这系统怎么这么容易被打穿?”

你说我们在打破规则?不。

我们只是学会了在规则允许的缝隙里,完成必须完成的 KPI。

你说我们在默许规则?也不。

我们只是早就知道,那些规则不是给我们这些“执行者”用的, 它是给 PPT 用的,是给招标答辩用的,是给复盘会上念给领导听的。

你问谁该负责?

我们不问了。

我们只问自己:

“今晚几点上线?”
“DNS 是不是要换组解析策略?”
“Shell 能不能慢点发,不然蓝队太早发现又说我们不专业。”

我们没有破坏规矩, 我们只是用规矩演了一场所有人都默认安排好的剧本。

顺带把自己也演进了凌晨三点的 C2 面板里, 演进了日志里、评分里、日报里、尾款申请单里。

最后演到一句:

“演练期间未发现异常,系统表现稳定。”

三、红队累,蓝队更苦,这种“内卷互害”谁受益?

再说蓝队。

你以为他们晚上值守,是为了挡住红队?

不是。

他们是为了不让自己背锅。

Beacon 一跳,告警系统响,他们得立刻起身查日志—— 不是为了阻止入侵,而是为了防止第二天 SOC 留下一行:

“03:12 告警触发,响应延迟约 22 分钟。”

凌晨三点远程桌面进来一次, 他们要翻四个平台的流量日志,像审计员一样逐秒扒线:

  • 防火墙看端口;

  • WAF 查请求头;

  • EDR 找进程路径;

  • NTA 盯 DNS 隧道。

怕客户一句:

“你怎么没看到?”

更怕领导一句:

“是不是值班机制形同虚设?”

蓝队不是防御者, 是责任书上站岗的定时炸弹。

红队不睡,他们不敢睡; 红队上线 C2,他们就上线命; 红队用 Rubeus,他们就要翻 PS history、查脚本 hash、找系统残留。

红队凌晨上线一台主机, 蓝队就得凌晨“下线”自己最后一点睡意, 去写一份“攻击者已尝试 lateral movement,暂未进入核心区”的日报摘要。

红队怕打不穿,写不出链路图; 蓝队怕没拦住,交不出告警截图。

一个主机打不下,客户说“你太保守”; 一个事件没拉出,客户说“你不专业”。

打得轻,说你水; 打得猛,说你疯; 打得没痕,说你假; 痕迹太多,说你演。

你说这不是互害,那叫什么?

于是,整个圈子默契地,卷了起来。

红队卷什么?

  • Payload 加壳、AES 多态变形、DNS 回连伪装成 Chrome;

  • Beacon 心跳混入白名单域名,定时模糊上线;

  • 横向链路绕四跳,从演练资产打到灰区、再回到演练边界,硬凑出一条“不像演练”的攻击路径;

  • 演完后还得自己擦干净痕迹,不留一丝“演过”的证据,避免被复盘时追问“你是不是打得太狠”。

蓝队卷什么?

  • 告警平台规则日更,SIEM 报表小时级自动汇总;

  • 日志留存从 30 天调成 180 天,每天清理压缩包;

  • 资产梳理分成三类,凡是不清楚用途的统统定级为“高风险”;

  • 人工值班轮岗三班倒,深夜回邮件不能超十分钟,监控响应时间写进 SLA。

最后卷出什么?

卷出心梗、卷出脱发、卷进 ICU。

你刷朋友圈,有人发一张深夜 Beacon 心跳图,配一句:

“再不下线,我就直接进急诊了。”

评论区热闹得像演练群:

“你还能上线真不错,我们项目不让装 C2 了。”

“我们蓝队三天两夜没合眼,还在第一阶段。”

“打穿了,客户说不在演练范围;打不穿,又说你能力不行。”

“辛苦三周,复盘一句‘模拟攻击未造成实质性影响’,我想打人。”

你一边点赞,一边想哭。

这哪里是攻防演练?

这是带 KPI 的话剧团, 这是用命演的沉浸式剧本杀, 这是主机被打穿、项目被打掉、人被打没, 最后全写进一份“控制有效”的总结里。

你想问一句,这一套互卷下来,谁受益?

不是红队,红队吃泡面垫服务器,演练完项目款两月还在流程里排队; 不是蓝队,蓝队掉头发、掉 KPI,还要掉进绩效考核里的“预警响应不及时”;

那是谁?

你不知道。 你只知道,整场“红蓝对抗”里,最像攻击者的,从来都不是红队。

是流程,是排名,是不容质疑的演练时间表。

红队上不了分,蓝队下不来火,客户拿着报告说“演练很成功”, 整条链路回头看,全是人卷人、人伤人、人补人。

演练没有赢家。 报告看起来很漂亮, 但里面没有一个人活得轻松。

你终于明白:

系统没出事,是因为人出了事。 安全之下,是人命硬撑的幻觉。

四、你说不让夜攻,那请你先看看这些环节

你说不让夜间攻击,好啊,我们理解、也支持。

我们不想半夜连 C2,更不想凌晨截图写链路图。我们也怕黑,更怕出事。 但如果真想让演练“白天进行”,那是不是可以先看看那些决定白天打不了、夜里必须上的环节?

是谁在凌晨一点还在项目群里发消息:

“今晚目标是财务数据库,明早要提交链路图。”

是谁在日报群里打出加粗文字:

“今天怎么还没看到权限?再不上线不好交差。”

是谁在系统刚开放就同步了“评分规则”:

“红队要是能本周打进核心区,评估分会更好看。”

是谁在复盘会上翻着报告说:

“这次攻击真实度还不够,留的痕迹太少,蓝队没法写内容。”

又是谁,一边口头强调“禁止夜攻”,一边转头在群里问:

“今晚能不能上几个点位?蓝队那边人已经排好值了。”

我们不是推卸责任。

如果夜间攻击确实不合规,那红队配合管控没问题, 流程优化、机制修正、节奏调整,大家都愿意响应。

但很多时候我们夜里上线,并不是“自由发挥”, 而是在“确保交付”“保障质量”“满足预期”的多重目标下,被逐步推向了那个时间点。

你想打得及时?那就得避开白天系统测试。 你想链路完整?那就得绕开审批延迟。 你想日报好看?那就得在凌晨再努力上线几台。

攻击链从来不是某个人一个操作的结果, 它是从目标设定、策略规划、权限审批、日程调度一路向下滚动的。

你可以把它画成一个 Kill Chain, 我们红队在最底下那一格,叫 Execution。

上面还有:

  • Planning(计划部署)

  • Command & Control(节点调度)

  • Metrics & Reporting(日报评估)

  • Review & Strategy(复盘与评分)

每一层都有人,每一层都比我们轻松,也都决定了我们几点上线。

我们不是在怪谁。

只是想提醒一句:演练不是某个岗位的问题,而是一整套协同机制下的集体节奏。

你不让夜攻,我们支持。

但请也看看:

是谁先拉长了战线? 是谁把“攻击深度”写进了评分标准? 是谁一边说要“控制节奏”,一边加压“再上线一点”?

别让红队一个人扛完演的压力, 红队连下班打车都得自己垫。

别只关掉 Beacon 通道, 也顺便看看:是谁在设计任务平台、在写评分模板、在复盘时加了“攻击力度建议项”。

这不是要追责谁, 而是希望在讨论“不要夜攻”的同时, 也能讨论一下为什么最后大家还是只能夜里打。

真要让大家都轻松一点, 就别让红队继续夜里演戏, 也别让蓝队凌晨三点还在 SOC 里等着下一波 shell。

改规则不难, 改生态,才是真的不容易。

五、这不是红队的错,这是整个机制的病

红队不是想打太真, 蓝队也不是不想睡觉。

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对, 但谁都不敢先停。

不是因为技术需要夜间上线, 而是因为演练机制已经默认了疲惫、吞噬了健康、反向优化了流程。

打得慢一点,客户说“节奏不对”; 打得快一点,甲方说“有风险”; 打得凶一点,报告写不下去; 打得轻一点,评估没法打分。

因为护网变了味。

它原本是一次真实风险评估,现在变成了一场绩效驱动的剧本化演出:

  • 技术成了表演,

  • 流程成了 KPI,

  • 漏洞成了亮点,

  • 报告成了免责书,

  • 势感知平台,成了“谁也别背锅”的背景布。

你不是在打系统,你是在给报告制造素材。

红队打得好,蓝队难做人:

“你们怎么连域控都让人拿了?”

红队太保守,客户难满意:

“你们就这点水平?我们去年演练都打穿三套核心系统了。”

红队不敢全力,蓝队不敢松手,客户不敢承认问题,平台不敢得罪流程。

大家都知道水很深,但没有人敢停下说一句:

“我们是不是已经不在做安全了?”

于是,演练成了一种技术内卷的奇观。

  • 不打太猛,怕业务挂;

  • 不打太轻,怕说你水;

  • 打得早,审批没走完;

  • 打得晚,值班要翻车。

你白天打不了,系统说“还在测试”; 你流程走不了,审批说“领导在出差”; 你权限要不到,平台说“先走演练单”。

但你晚上可以打。

你不用申请、没人拦你、谁也不追问你几点上线。

系统默认开放端口,日志默认过滤异常; 蓝队默认上线值守,报表默认收敛指标。

流程卡你时,是白天; 权限放你时,是深夜。

你上线,他们装作不知道; 你上线得太猛,他们才来问你一句:“能不能轻点?”

你说不让夜间攻击,我们理解、也支持。

但那就请你先别让这场演练只剩下 PPT 和甩锅表;

别让人凌晨三点在办公室改报告, 早上十点开复盘会, 午休躲厕所打补丁, 下午再被叫去讲“模拟路径优化”。

别再让红队提权完了,还得倒贴机票、写日报、给蓝队手动抹线,最后尾款还被卡在“需进一步评估交付质量”上。

你真想整顿,那就先看看以下这些“默认”机制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 夜里临时改剧本,为了迎合“领导视角”;

  • 白天留痕太少被说“不真实”,晚上一上线又被说“打得太重”;

  • 把员工健康和项目饭碗,当成一个可以“容忍的消耗”;

  • 把深夜上线、提前打通、主动擦痕迹,当成“演练成熟度”的标志。

否则,不管你几点“禁止夜攻”,都没有意义。

Beacon 还会跳,红队还会上线,蓝队还会熬夜。 攻击路径不会消失,只会悄悄地改名为“异常行为分析”; 演练压力不会减少,只会默默挂在“评估维度”第四项里; 流程不会变得顺畅,只会让执行者更熟练地绕着走。

真正被打穿的,不是系统, 是这个行业本来就裂开的底座:

  • 裂在没人愿意负责,但人人都能压指标;

  • 裂在流程只保护签字人,不保护值班人;

  • 裂在红队打得越真,蓝队越难写;

  • 裂在报告越好看,人越不好活。

红队不想再这样卷,蓝队也不想一直硬撑。

你真想变革,就别只管“几点上线”。

你该问的是:

这场演练,除了报告,还留下了什么?

安全吗?

也许吧。 但你没看到,我们是怎么死撑着,把这份“可控的安全”,演出来的。

六、结尾:别再问“为什么还在做”

我们不是不知道这样不对, 不是不清楚这不合理, 也不是没想过停下来。

只是我们早就习惯了凌晨上线、白天装没事, 习惯了提权后擦干净现场、写日报时少写两条命令, 习惯了演练结束时签字交报告、尾款遥遥无期、报销流程一审再审。

我们早就学会了:

上线不能写得太猛,怕客户害怕; 链路不能太平淡,怕领导觉得没价值; 日志要留得刚刚好,既要“有迹可循”,又不能“惹事上身”。

你问我们为什么还在做?

不是因为信仰、热爱、或者所谓的“网络强国责任感”。

是因为:

“下一笔项目快开始了”;
“这轮预算可能要批了”;
“不能让蓝队白熬夜”;
“我们这边都顶着呢,你别掉队”;
“你走了,这事谁来做?”

我们走不掉。

不是因为这场仗有多重要, 而是因为我们除了这场仗,好像也没别的路了。

你以为我们是攻击者,其实我们只是“安全流程”的打工人。

Beacon 不是武器,是考勤; C2 不是指挥平台,是计件工资系统; 权限链不是战果,是结算明细。

所以我们还在打、还在熬、还在配合。

不是为了打赢系统, 是为了不被系统淘汰。

我们知道这套东西荒诞、低效、伤人, 但我们更知道:这个行业就是靠这套东西活着的。

你问我们为什么不抗争?

抗争是有成本的。 我们现在连租房都不敢签一年、饭钱都按周预算, 你让我们去哪儿抗争?怎么抗?为谁抗?

别问我们为什么不反抗, 你应该问的是:

一个行业要烂到什么程度,
才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流程病了、节奏疯了、规则假了,
却还默契地,一起演下去?

你该问的是:

这个行业到底是出了问题,还是已经成了问题?

而我们呢?

只能在下一个深夜 Beacon 上线时, 照例敲下那句命令, 一边删掉现场,一边提醒自己:

“小心别太真,小心别太快,小心别太晚,小心别出事。”

这,就是现在的红队。

不是精英,不是猎手, 只是还没跳车的沉默乘客。

尾声:这是写给我们自己的一段话

如果你看到这里, 觉得这些文字太工整、太顺滑、太像 AI 写的, 那说明你可能还没走进过这个行业的内层。

你没在凌晨三点上线、五点下线、八点准时开复盘会, 也没经历过提权成功却被一句“非核心系统”删掉成果, 更没试过改日报到崩溃、做链路图做到胃抽筋、 然后在会议室听人说“红队本次表现一般”。

你读起来像一场“技术观察”, 是因为你还没尝过这个行业的“流程苦”。

但如果你看完,只觉得:

“这也太真实了。”

那说明你现在还在这个局里, 而且,可能正在经历一样的事。

你不是共鸣,你是共病。 你不是看见真相,而是看见了自己。

我们写下这些,不是为了攻击谁, 更不是为了控诉。

我们只是想留下一个记录——

一份属于红队、蓝队、项目经理、夜班 SOC 工程师、运维值守、甚至合同工的共同脚本。

我们也想说一句:

这篇文章,写给几类人。

写给那些,在演练结束前就猝倒在岗位上的同行—— 他们没能等到结项,甚至没等到项目尾款。

写给那些,曾在这个行业里燃尽热情、后来选择悄然退圈的前辈—— 他们曾上线最深,也最早意识到“这局不好走”。

也写给还在加班、还在撑、还在往前走的每一位从业者—— 他们不一定有掌声、不一定有报酬, 但代码写得一丝不苟,链路走得步步为营。

这个行业不缺英雄, 缺的是允许大家活着退场。

所以,别再问我们“为什么还在做”。

你应该问:

一个行业要卷到什么程度, 才会让死亡变成代价, 离开变成智慧, 而留下来的我们, 都学会了演戏, 只为活下去。

愿我们上线顺利,提权稳定, 日志干净,尾款到账。

也愿那些已经离开的同行, 不必再被凌晨三点的 Beacon 吵醒。

敬所有死撑过的, 敬那些还在演的, 也敬终于走出去的你。

我们写这些话的时候,Beacon 还在跳, 有人还在写日报,有人刚在群里说:

“今晚能不能上个点?”

我们知道剧还在演。

但也想在幕布合上前, 说一声:

愿你永远上线成功, 但,别再用命退出。

打穿系统是风险,那打垮人呢?——年年演练零误报,年年有人没能等到尾款和复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攻防SRC):打穿系统是风险,那打垮人呢?——年年演练零误报,年年有人没能等到尾款和复盘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8日17:04:34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打穿系统是风险,那打垮人呢?——年年演练零误报,年年有人没能等到尾款和复盘https://cn-sec.com/archives/4041759.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