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菜,沙龙嗨,张嘴就是小节拍;
网安活动称大佬,工位漏扫不会开;
名声在外,有好有坏,以前是口嗨,现在是真菜......
曾几何时,熊猫初入网安的时候,参加各种沙龙、白帽活动,看着台上的安全大佬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愈加感慨自己的弱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这么优雅的装逼......
网安牛马数载,熊猫也跟一些业内大佬打过交道,在网安行业,相对于技术平平的牛马,技术大佬确实很容易出头......
但是就熊猫所了解,网安圈真正的大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都是勤勤恳恳的牛马,作为一个资深的网安土狗,熊猫十分心痛,难道网安圈只有大佬才有出路吗?我们这些土狗就没办法翻身吗?
熊猫认为要通过递进的三个思路来展开......
首先入行阶段要在安全领域有一技之长来崭露头角,保障自己的核心竞争;然后再技术正常的水平线上通过情商、人情世故打点来积攒自身人脉、项目经验;最后在行业中包装个人ID品牌,通俗点说就是要在行业中混点名气,丰富履历......
听熊猫细细说来......
必然不够,对于技术一般的兄弟俩说,积攒人脉固然重要,但是人脉再强,技术方面也要说得过去......
一个非常要好的圈子大佬想招你过去,结果面试的时候连常见的漏洞原理都搞不清楚,那纵然交情再深业说不过去,毕竟招你过去还是要干活的,不是天天吹牛B的,情商、人情世故都是加分项,没办法完全替代本职工作.......
又有兄弟说了,说来说去不特么还是让劳资学技术,我特么要是技术能学好,还至于费这事......
其实也不对,曾经熊猫在一个群组里讨论过这样一个话题,话题大概内容是从业网安在面向多元化的工作内容时,是工作内容杂一点好还是计数范围精确一点好......
熊猫对群内某一位大佬的看法比较赞同,上图......
初入网安,其实需要自己强项的部分让自己崭露头角,网安行业再怎么人情世故,归根结底依旧是个技术行业,没有某一项技术强项,是很难出头的......
而且所谓的强项也未必就是需要达到行业Top级别,毕竟在初入行阶段,网安Leader的宽容性通常会很高,只要你在某一安全工作领域展示出足够的韧性与好学(比如移动安全、合规测评、溯源分析、内网穿透、网安培训),大部分都会向你倾斜学习资源,这样就具备了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站稳脚跟......
具备技术竞争力之后之后就要发挥个人情商和规划了......
技术大佬都是说话屌屌的,表情拽拽的,字里行间中表现出一种对技术垃圾的鄙视,但是有没有想过,可能甲方的人就是个技术垃圾,一气之下没准就把你换掉了。
相反,你技术中等,但通情达理,考虑周到,哪怕交付的成果一般,一些甲方也很受用,时间久了甲方也就成了自己的人脉,客户反馈好就会有更多的项目,依熊猫看法,当代行情项目经验其实要比一些安全证书要更值钱......
具备了足够的情商、足够的人脉,那就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可以试想你希望五年后的你所处在什么位置,是安全管理的Leader?还是业界内某领域的自身大咖?又或者是身兼技术、客户的全能香饽饽......
这年头网络安全出来混的人,动不动就是某某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大佬、某某安全团队的大咖、某某研究院的专家自居,熊猫想说......
熊猫想说,出来混,名声都是自己给的,熊猫知道很多所谓业界的大佬,其实许多所谓的NB履历都是非常水的经验,找找同年代的兄弟一打听都是嗤之以鼻,但是不耽误人家捞钱割韭菜......
所以在具备前两个条件后,个人ID极为重要,关于如何提高自己在网安行业的知名度熊猫曾经单独出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回去看看......
总结来说就是俩字,包装!
在具备了行业的内足够的资历、足够的人脉、足够的个人知名度后,也就具备了参与行业内一些技术分享、项目分享、专家共识的机会,同时伴随的也就是更高的安全眼光......
人生处处是惊喜,千万不要高看他人,低看自己,那些高谈阔论的专家实际工作起来未必如你想象的那么NB,而你也未必如你想象的那么没有潜力,自信即巅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吐槽网安的熊猫):谁说不是大佬的网安牛马就无法翻身?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