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解释自己思维判断与行为 -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

admin 2024年6月11日07:34:10评论4 views字数 2262阅读7分32秒阅读模式

读后记第一篇

以下大部分内容并非直接来自翻译,均为笔者学习阅读后书面、口述语言

我们将通过未曾接触过的情报分析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认识并解释自己

前言

网络安全与情报学的融合 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学习完了《情报分析心理学》,正如书中所讲的那样,“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情报分析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大可认为它并不只适合于研究情报分析,至少,在我的这段学习时间中,我学会了解释我过去大部分思想与行为。所以我认为这一段情报学的学习路程开端中得到了不错的体验。

关于思考的思考

我们应该意识到主观能动性对于学习的重要影响。

思维的局限性

由于人本身的思维的局限,思维本身无法直接应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就会建立一个简化的思维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思考,但简化的思维模型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场景。

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能想到能看到些什么,就像我们透过镜头观察一些事物,镜头(思维模型、偏见)将影响我们能够看到什么,而我们则观察这个镜头。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

有关认知的规律

观察者自身的先入之见会对获得的信息产生影响,书上给了个有趣的例子,它就有点类似于中文的“研表究明”,当然我也很迅速的发现了不对。

从而得到一条原理:我们总是倾向于认知自己期望认知的东西。相比于意料之中的现象,我们应该需要更多、更清晰的信息去了解意料之外的现象。

更有趣的是,我们倾向于期望认知的,要比我们倾向于想要认知的显得更多,与预期相一致的事物更容易被认知和处理,而与其相矛盾的则容易被排除和忽略。

我们常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想可以从上述中得出解释它的理由。我们会认为后续发生的现象总会在意料之中,且与预期相一致的事物更容易被认知和处理,新的信息会被已有的意象同化,正因如此,在一开始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的情况下,这一点将会得到放大,它会某种程度增加自信但对判断的准确性没有任何帮助,人们会因为这些新的模糊的信息与原有意象相似更加自信的认为即将发生的现象会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但却往往缺少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进行不同角度的客观分析去尽可能的让画像变得清晰,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来发现可能的意料之外的现象。

最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也就表现出失望。

预期模式在前意识中告诉我们需要关注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是重要或不重要的、如何解读事物,这构成了一个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形成很快,却很难改变

相关的实验也有许多,就像一张图片里面让观察者说出看到了几个人或者哪些东西,一旦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一个人,就很难再看到其他东西。

当观察者努力的尝试看到“其他东西”的时候,其实应该能够感受到似乎产生了些许抗拒感,使观察者偏向于一开始所认为的,所观察的事物形成的概念与现象即意象形成了思维模式或预期,就会限制该现象未来的认知。

即 新的信息会被已有意象同化

这一原理能够很好的解释“第一印象”为何如此重要,我们一开始总是对一个人了解并不全面的、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对一个人形成印象,后续也会基于它来思考,如果新的信息与原有印象相似或一致,那么这甚至会加深原有印象且提高此正确性的自信心,更坚持自己的看法;即使新的信息不符、与原有意象相矛盾,也只有在足够多的证据或被确定的证据才能够做出改变。

上面笔者举的例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中也提及到了一点

“信息越是模糊,人们就越是对自己的意象的正确性充满信心,也就会更坚持已有的看法,人们将信息同化到已有意象之中的趋势就越明显。”

另一个实验是有关一张图片中看到的是老妇或是少妇,得出的基本原理是:

即使在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之后,最初来自于模糊、摸棱两可或拒止与欺骗的信息的刺激也仍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

人们一开始看到的图片越是模糊,就更难准确识别图片内容,要识别出内容也需要清晰度越高的图片

笔者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发生了近视,但我依然坚持了五六年没有佩戴眼镜,这一举动无疑是符合上述基本原理的,这一无意的行为也在默默的锻炼,正是因为看不清,所以才会让我更加关注眼前的一切信息、能看清的信息、具有特征的信息、能听到的信息等等,令我更加注重观察和聆听。这或许也说明了我们明知道一些现象是不好的,但不一定就要拒绝它并选择更好的选择,谁知道怎么样的选择才是好的选择呢.

对情报分析人员的启示

情报分析人员在进行情报分析工作时几乎天然地要处理极端模糊的情况,在问题处于萌芽阶段就要着手研究,而此时的证据都相当模糊,情报分析人员需要逐渐积累证据,使图像逐渐清晰。

即使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之后,最初模糊的信息仍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与在较晚阶段或信息更加充分准确时初次接触该问题的人相比,情报分析人员在信息十分模糊的开始就开始着手分析,因此情报分析人员处于不利位置。

克服旧习惯要比形成新习惯要难的多。

我们怎样记住已经知道的事情

这一章我不想提及太多,尽管有许多有趣的概念:多维蜘蛛网记忆、图式记忆、思维定式等,但想强调工作记忆的局限性

突破工作记忆的局限

工作记忆指的是情报分析人员在分析时,置于思维前沿的信息汇总。

“7±2”,即一次最多只能记住7件事情,上下浮动不超过2件。

由于工作记忆的局限性,很难一开始就完全理解问题的复杂性,也很难同时思考各个方面来形成整体的认识。

在后面的章节中教导了问题的分解与外化来处理复杂问题时如何克服工作记忆的局限。

将问题分解与外化,通过矩阵法将问题相关的东西写出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不同部分的相对简单问题,然后寻找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在关注某个部分时,不会忽视整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APT250):[一] 解释自己思维判断与行为 -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6月11日07:34:10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一] 解释自己思维判断与行为 - 《情报分析心理学》读后感https://cn-sec.com/archives/2833736.html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