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后,如果未能进行有效管理,可能会泄露其在职期间接触到的机密信息,这对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做好涉密人员离岗管理,对防止信息泄露、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对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还存在漏洞,尤其是对脱密期结束后的的管理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失泄密安全隐患。
新修订保密法在涉密人员管理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增加涉密人员脱密期结束后的行为规范要求条款。这次保密法修订聚焦涉密人员管理,及时回应了困扰实践工作已久的涉密人员脱密期结束后泄密风险防范的问题,规定了脱密期结束后的行为规范要求,并明确了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主体和程序。本文主要对涉密人员离岗管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是清退国家秘密载体、涉密设备。
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前,必须清退所有国家秘密载体、涉密设备,包括纸介质涉密文件、电子文档、涉密信息设备等。单位应严格核查清退情况,必要时进行现场监督或保密检查。
二是取消信息系统访问权限。
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前,单位应及时收回其信息系统访问权限,取消其涉密场所的出入权限。
三是开展保密教育提醒。
在涉密人员办理离岗离职手续前,单位应进行保密提醒谈话,告知其离岗离职后的管理措施,并了解其离岗离职后的具体情况,如去向、从业情况等。
四是签订保密承诺书。
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前,必须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其在离岗离职后应履行的保密义务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保密承诺书应包括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泄露国家秘密、不私自持有涉密载体等内容。
五按流程进行审批。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属于组织行为的,如工作调动、轮岗等,需经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属于个人行为的,需由涉密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六是做好脱密期管理。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就业、出境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利用知悉的国家秘密为有关组织、个人提供服务或者谋取利益。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进行回访,了解其工作、生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特别注意的是,脱密期内不得撤销出入境备案,不得将出入境证件交给本人保管。
七是脱密期结束后管理。
新修订保密法规定,“脱密期结束后,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对知悉的国家秘密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作为管理单位,需为脱密期结束后的涉密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解答其在保密方面的疑问、提供法律咨询等,确保涉密人员在脱密期结束后仍能继续履行保密义务,维护国家安全。
本文作者 王伟
编辑 苏钰洁
审核 荆崇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信安保密):涉密人员离岗管理问题探究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