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IRC(Internet Relay Chat)是一个早期的互联网聊天工具,于1988年由Jarkko Oikarinen开发。其中频道(Channels)功能就类似现在的群聊功能,也是最早期的群聊功能。 -
1998年-ICQ(I Seek You)是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于1996年问世,1998年推出了多用户聊天。 -
2002年-国内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QQ也于2002年上线QQ群功能。 -
2013年-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发布,在2013年上线微信群聊功能。 -
……
-
微信(WeChat):国内最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 -
钉钉(DingTalk):面向企业和团队协作,支持群聊、文件共享、任务管理等功能。 -
QQ:老牌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文件传输、语音视频等功能,适合娱乐和社交。 -
飞书(Feishu):由字节跳动公司推出,适合企业团队使用,支持高效的群聊、在线文档协作等功能。 -
企业微信(WeCom):微信的企业版,支持群聊、客户管理和工作场景中的信息流转。
-
WhatsApp: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提供加密群聊功能,适合个人和小型团队。 -
Telegram:支持大规模群聊,允许最多20万成员加入,具有加密和隐私保护功能。 -
Slack:面向工作场景的协作工具,支持丰富的群聊功能、文件共享和应用集成。 -
Microsoft Teams:微软推出的企业级协作工具,支持群聊、视频会议、任务分配等功能,集成Office套件。 -
Facebook Messenger:脸书旗下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视频通话和多媒体消息。
-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核对:通过分析群聊成员的昵称、头像等信息,识别与案件相关的人员,并与其他数据源进行碰撞比对,确认其现实身份(这一步很重要)。 -
发现人员关系:识别出群内核心人物、关键成员以及潜在嫌疑人。通过分析成员间的互动频率、内容,尤其是情感分析与话题检测,发现嫌疑人及其与其他成员的关系,找出案件的潜在动机。 -
识别主要人员:群主、管理员、活跃人员、人员性别等 -
识别组织架构层级:领导、被领导
-
关键词和语义分析:通过文本分析提取群聊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涉及毒品、武器等的讨论。结合AI,精准提取相关物品信息。 -
图像和文件分析:群聊中的图片、视频或文件可能包含具体物品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文件分析等技术提取这些信息,尤其在非法交易群聊中,图像识别可以帮助发现关键线索。 -
物品交易行为:分析群聊中的交易讨论(价格、交付方式、收货地址等),追踪物品的流转链条,可能发现犯罪活动的路径和不同环节。
-
时间戳分析:分析群聊消息的时间戳,确定案件相关的关键时间点。通过与案件的时间线比对,找出在案件发生前后是否有异常活动或敏感话题讨论; -
时间模式与高峰期:分析群聊活动的时间分布,揭示成员是否在特定时段(如夜间、案件发生前后)更活跃,是否有协同作案的行为。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识别案件相关的异常活动模式; -
时间段标注: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等。比如嫌疑人在傍晚19:00出现在某某商铺购买作案工具。
-
地理位置标识:通过查找聊天数据发现群成员分享的位置数据、图片或视频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分析成员可能得活动区域,尤其是案件发生期间与案件地点的关联。 -
IP地址与网络位置信息:利用IP地址等数据获取成员的地理位置信息,分析其与案件地点的关系。跨区域活动可能表明跨境或跨省的犯罪行为。 -
地点频次分析:通过群聊中反复提到的地点信息,结合时间线,帮助侦查人员确定案件的地理范围,识别与案件有关的犯罪地点。
-
行为模式识别:分析成员之间的互动频次和内容,识别是否存在有组织的行为。例如,是否有成员频繁发布指令并得到其他成员响应,这可能表明指挥者角色的存在。 -
关键行为标注:通过关键词、情感分析等方法,标注群聊中的关键行为(如策划、威胁、交易等)。这些标注有助于侦查人员识别出案件中的关键行为环节。 -
行为逻辑推断:通过对话上下文和行为轨迹推断成员之间的行动链条。例如,群聊中的讨论可能提到接头地点、交易方式等,这有助于推断案件实施过程的细节。
-
情感分析:通过情感分析工具,检测群聊中的情绪波动,如愤怒、威胁、恐惧等情绪变化,帮助识别成员的动机,特别是在涉及暴力、勒索等案件中。 -
话题关联分析:分析群聊讨论的频繁话题,识别是否存在与金钱、报复、威胁等相关的动机。这些信息有助于推测案件的动机。 -
语言模式识别:通过识别群聊成员的语言风格,揭示潜在的动机。例如,威胁性言辞、激进言论或敌对情绪可能暗示嫌疑人犯罪动机。
-
话题与关键词分析:通过自动化关键词提取,分析群聊内容,判断案件的性质。例如,是否涉及毒品、武器等非法交易,是否存在暴力威胁或极端言论,帮助侦查人员确认案件类型。 -
群体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群聊的规模、成员互动和话题集中度,判断是否为有组织犯罪或暴力团体。如果群聊中的集体讨论和行动指向某种犯罪行为,这有助于确认案件性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据取证杂谈):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