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

admin 2024年12月8日23:08:12评论28 views字数 3853阅读12分50秒阅读模式
前言
    前段时间看到拓界发布了关于响尾雀”手机极速取证系统群聊分析功能详解,这里也启发了我对于群聊分析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这里以微信群为例,我们除了传统取证厂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外,群聊分析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思路中获得启发。首先先来了解下群聊功能的起源,以便我们能更好的分析群聊功能特点。
群聊功能起源
    群聊功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早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聊天工具逐渐兴起。最早的群聊功能出现在ICQ等早期即时通讯软件中,随后MSN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QQ、微信等工具也引入了群聊功能。群聊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多人同时交流提供方便,适应多人讨论、协作的需求。随着社交平台的不断迭代发展,群聊功能不仅限于社交需求,也逐渐扩展到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领域。
群聊功能上线路线图
  • 1988年-IRC(Internet Relay Chat)是一个早期的互联网聊天工具,于1988年由Jarkko Oikarinen开发。其中频道(Channels)功能就类似现在的群聊功能,也是最早期的群聊功能。
  • 1998年-ICQ(I Seek You)是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于1996年问世,1998年推出了多用户聊天。
  • 2002年-国内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QQ也于2002年上线QQ群功能。
  • 2013年-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发布,在2013年上线微信群聊功能。
  • ……
群聊功能现状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即时聊天工具都具备群聊功能,比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我按照国内和国外进行了分类,分别列出常用的5个 
国内常用的即时聊天工具(支持群聊功能)
  1. 微信(WeChat):国内最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
  2. 钉钉(DingTalk):面向企业和团队协作,支持群聊、文件共享、任务管理等功能。
  3. QQ:老牌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文件传输、语音视频等功能,适合娱乐和社交。
  4. 飞书(Feishu):由字节跳动公司推出,适合企业团队使用,支持高效的群聊、在线文档协作等功能。
  5. 企业微信(WeCom):微信的企业版,支持群聊、客户管理和工作场景中的信息流转。
国外常用的即时聊天工具(支持群聊功能)
  1. WhatsApp: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提供加密群聊功能,适合个人和小型团队。
  2. Telegram:支持大规模群聊,允许最多20万成员加入,具有加密和隐私保护功能。
  3. Slack:面向工作场景的协作工具,支持丰富的群聊功能、文件共享和应用集成。
  4. Microsoft Teams:微软推出的企业级协作工具,支持群聊、视频会议、任务分配等功能,集成Office套件。
  5. Facebook Messenger:脸书旗下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群聊、视频通话和多媒体消息。
归属认同感是群聊功能的情绪价值
    群聊功能成为社交软件中的基础功能和重要功能,是因为满足了人类对归属感、社交支持和身份认同的基本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感和爱是人类基本的社交需求之一,个体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群体的认可和支持。没有这种归属感,个体可能会感到孤独和疏离。
    所以群聊功能,为人类提供了归属感、社交支持和身份认同的基本需求,同时也给生产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明白了群聊功能的发展历程,我们挖掘群聊数据的隐藏价值就容易很多。
    首先明白我们目的是取证、拓线,是通过分析群聊天来发现主要或次要的犯罪证据和线索,要做一件事儿,我们想清楚目的,再决定手段,这里我们以微信群聊为例。
拆解微信群聊功能
    我们系统的拆解了微信的群聊功能,发现了8个可用侦查点用于发现隐藏的疑似线索,如图所示,如果拿到这样的数据,在使用本地的电子数据取证智能体进行分析,效率将成倍提升,效果取决于模型类型和取证智能体。要做好群聊取证分析必须对每一个即时聊天软件非常熟悉,熟悉他们的功能点和群主权限范围。这点很重要,群主权限范围决定了我们能够抓取的数据范围,功能点则决定了抓取数据的质量。
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
侦查视角下的群聊数据价值
    要想数据有价值,必须通过侦查视角进行透视,我们通过这几个侦查要素:人员、物品、时间、地点、行为过程、犯罪动机和案件性质来发现群聊中的线索,主要是通过对群聊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分析,然后进行情报研判分析,主要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模式、人员关系,识别其可能的作案手法和习惯。以下是要素分解:
1. 确定案件背景和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的性质、目标和关键问题。例如,案件是涉及网络赌博、诈骗、暴力犯罪,还是其他类型的违法行为。明确目标后,群聊数据将从不同维度收集证据的重要来源。
2. 人员分析:寻找关键嫌疑人
分析群聊中的人员信息,用于挖掘嫌疑人社交网络关系
  •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核对:通过分析群聊成员的昵称、头像等信息,识别与案件相关的人员,并与其他数据源进行碰撞比对,确认其现实身份(这一步很重要)。
  • 发现人员关系:识别出群内核心人物、关键成员以及潜在嫌疑人。通过分析成员间的互动频率、内容,尤其是情感分析与话题检测,发现嫌疑人及其与其他成员的关系,找出案件的潜在动机。
  • 识别主要人员:群主、管理员、活跃人员、人员性别等
  • 识别组织架构层级:领导、被领导
3. 物品分析:追踪非法物品和交易
分析群聊中涉及的物品,识别与案件相关的非法物品或交易。
  • 关键词和语义分析:通过文本分析提取群聊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涉及毒品、武器等的讨论。结合AI,精准提取相关物品信息。
  • 图像和文件分析:群聊中的图片、视频或文件可能包含具体物品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文件分析等技术提取这些信息,尤其在非法交易群聊中,图像识别可以帮助发现关键线索。
  • 物品交易行为:分析群聊中的交易讨论(价格、交付方式、收货地址等),追踪物品的流转链条,可能发现犯罪活动的路径和不同环节。
4. 时间分析:揭示案件时间脉络
通过时间分析,确定群聊活动与案件发生的关系。
  • 时间戳分析:分析群聊消息的时间戳,确定案件相关的关键时间点。通过与案件的时间线比对,找出在案件发生前后是否有异常活动或敏感话题讨论;
  • 时间模式与高峰期:分析群聊活动的时间分布,揭示成员是否在特定时段(如夜间、案件发生前后)更活跃,是否有协同作案的行为。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识别案件相关的异常活动模式;
  • 时间段标注: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等。比如嫌疑人在傍晚19:00出现在某某商铺购买作案工具。
5. 地点分析:定位犯罪活动
分析群聊中的地点信息,确定犯罪活动的地理背景。
  • 地理位置标识:通过查找聊天数据发现群成员分享的位置数据、图片或视频中的地理位置信息,分析成员可能得活动区域,尤其是案件发生期间与案件地点的关联。
  • IP地址与网络位置信息:利用IP地址等数据获取成员的地理位置信息,分析其与案件地点的关系。跨区域活动可能表明跨境或跨省的犯罪行为。
  • 地点频次分析:通过群聊中反复提到的地点信息,结合时间线,帮助侦查人员确定案件的地理范围,识别与案件有关的犯罪地点。
6. 行为过程分析:挖掘案件发展
通过行为过程的分析,揭示案件的实施过程和成员的协同作案行为。
  • 行为模式识别:分析成员之间的互动频次和内容,识别是否存在有组织的行为。例如,是否有成员频繁发布指令并得到其他成员响应,这可能表明指挥者角色的存在。
  • 关键行为标注:通过关键词、情感分析等方法,标注群聊中的关键行为(如策划、威胁、交易等)。这些标注有助于侦查人员识别出案件中的关键行为环节。
  • 行为逻辑推断:通过对话上下文和行为轨迹推断成员之间的行动链条。例如,群聊中的讨论可能提到接头地点、交易方式等,这有助于推断案件实施过程的细节。
7. 犯罪动机分析:解码嫌疑人意图
通过犯罪动机分析,揭示犯罪背后的驱动力。
  • 情感分析:通过情感分析工具,检测群聊中的情绪波动,如愤怒、威胁、恐惧等情绪变化,帮助识别成员的动机,特别是在涉及暴力、勒索等案件中。
  • 话题关联分析:分析群聊讨论的频繁话题,识别是否存在与金钱、报复、威胁等相关的动机。这些信息有助于推测案件的动机。
  • 语言模式识别:通过识别群聊成员的语言风格,揭示潜在的动机。例如,威胁性言辞、激进言论或敌对情绪可能暗示嫌疑人犯罪动机。
8. 案件性质分析:判断案件类别
最后,通过案件性质分析,确定案件的具体类型。
  • 话题与关键词分析:通过自动化关键词提取,分析群聊内容,判断案件的性质。例如,是否涉及毒品、武器等非法交易,是否存在暴力威胁或极端言论,帮助侦查人员确认案件类型。
  • 群体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群聊的规模、成员互动和话题集中度,判断是否为有组织犯罪或暴力团体。如果群聊中的集体讨论和行动指向某种犯罪行为,这有助于确认案件性质。
9. 综合研判分析:多维度融合
    通过以上,侦查人员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案件分析框架。将各个环节的数据和线索交叉验证,帮助揭示案件的全貌。最终,通过群聊分析与其他取证数据(如通讯记录、金融交易、监控视频等)的整合分析,拓展更多线索。
    这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其实不仅能在群聊分析中运用,还能够体现在针对所有的数据分析中,目的是可以让侦查人员全面、精准地追踪案件进展,充分利用AI赋能繁琐的数据碰撞和线索挖掘过程,从而识别关键嫌疑人、交易环节、犯罪动机及行为路径,最终连点成线,推动案件的侦破。
本地大模型部署建议
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白雅楠 1,孙晓冬 2—《电子数据取证分析技术在涉网案件侦查中的应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据取证杂谈):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2月8日23:08:12
  • 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CN-SEC中文网: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浅谈利用AI对微信群聊侦查分析https://cn-sec.com/archives/3482593.html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