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后,可以看出应该是普通员工的电脑中勒索病毒了,公司的服务没什么影响。可能密码口令需要修改修改。
以下内容全是我的主观推测,猜想,全是图一乐。真的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
某科技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推测
2025年1月20日,某司员工某某应该是使用网上的破解软件后中招。(主观猜测,无任何真实性。通过泄露出来的文件进行人物画像,你信吗?🐶)
二、事件成因分析推测
-
终端防护层面
涉事电脑可能未安装杀毒软件。
-
员工操作层面
员工直接从网上下载未经过验证的恶意程序。
三、潜在风险影响
-
商誉影响:客户资料遭非法加密可能触发数据保护协议违约条款
四、应急处置措施
-
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物理隔离受感染设备 -
部署EDR终端检测系统进行全网扫描,清除残余威胁 -
向属地网安部门报备,协调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单位溯源取证 -
修改所有涉及到的账号密码
五、整改建议方案
-
安全意识强化
-
实施季度网络攻防演练,建立钓鱼邮件模拟测试机制 -
开展"安全操作标兵"评选,将安全规范纳入绩效考核 -
部署邮件安全网关,对可疑附件进行沙箱检测
-
技术防护升级
-
在全域终端部署具备AI检测能力的下一代防病毒系统 -
关键岗位设备启用USB接口管控及屏幕水印功能 -
建立网络流量异常行为分析平台
-
数据管理优化
-
推行"云端唯一存储"策略,禁用本地重要文档存储 -
实施3-2-1备份原则(3份副本、2种介质、1份离线) -
部署文件权限管理系统,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
本次事件再次印证了"安全链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环节"的客观规律。建议公司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构建覆盖"人员意识-技术防御-管理流程"的三维安全体系,计划投入年度IT预算的15%用于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切实筑牢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底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独眼情报):【吃瓜】国内某数据存储公司被Ransomhouse勒索
免责声明:文章中涉及的程序(方法)可能带有攻击性,仅供安全研究与教学之用,读者将其信息做其他用途,由读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如有问题可邮件联系(建议使用企业邮箱或有效邮箱,避免邮件被拦截,联系方式见首页),望知悉。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