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都在争相布局,企图在技术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当我们的邻居蒙古国也跃跃欲试,打算通过其数字化发展战略来分一杯羹时,我方不得不提高警惕。
蒙古国,这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邻居,正悄然酝酿一场可能对我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数字化战略。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蒙古国的数字化战略究竟藏着怎样的“祸心”。
蒙古国的数字化“野心”
蒙古国,一个以游牧文化著称的内陆国家,最近却频繁在国际舞台上大谈特谈其数字化发展战略。2025年2月13日,蒙古国政府正式启动了面向2030年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无非是想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并重塑国家安全格局。用蒙古国副总理阿玛尔赛汗的话说,就是要把蒙古国打造成“区域数字创新领军者”。
听听这口气,简直比硅谷的创业者还要狂妄。但蒙古国真的有这个实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蒙古国的数字化基础几乎为零,人才短缺、技术落后,甚至国内的网络基础设施都漏洞百出。那么,他们凭什么敢如此大张旗鼓地搞数字化?
蒙古国的“优势”与“算计”
蒙古国的数字化战略,其实打的是一手好算盘。他们知道自己的短板,但却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冷凉的气候、丰富的能源,以及毗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地理位置。
蒙古国政府高层频频向国际社会推介这些“优势”,企图吸引全球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投资。蒙古国副总理道尔吉汗德甚至在香港的米尔肯论坛上公开呼吁外国投资,强调蒙古国的低廉电力成本和寒冷气候可以为能源密集型的AI数据中心提供理想环境。
这背后的算计,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蒙古国想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成为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之外的“数据避风港”。换句话说,蒙古国希望成为那个“靠近东大但不受东大监管”的数字枢纽,从而吸引那些想规避东大严格数据监管的西方企业。
西方势力的“趁虚而入”
蒙古国的这番“诚意邀请”,自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热烈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对东大的数字市场垂涎三尺,但碍于东大的严格监管,一直无法深入渗透。现在,蒙古国主动敞开大门,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
近年来,美蒙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明显升温。2023年8月,美蒙发表战略第三邻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明确将数字经济与信息通信技术合作作为双边重点。美国承诺通过私营部门项目提升蒙古数字技能,从网络安全到数据分析各方面提供培训支持。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美国科技公司参与蒙古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提供云服务、通信设备或直接投资数据中心。一旦这些西方企业在蒙古扎根,大量跨境数据将流经蒙古国的服务器,包括中蒙贸易、跨境通信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为西方情报机构获取涉及东大的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方面临的五大风险
蒙古国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很可能成为西方情报机构的监听哨所。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借助在蒙古建立的数据中心、通信节点,截获和分析涉及东大的通信数据。这种“近距离监听”,将极大地威胁东大的政经情报安全。
蒙古国自身网络防御薄弱,很可能被境外黑客利用为攻击东大的中转跳板。攻击者可以先入侵控制蒙古的服务器,然后以蒙古国IP地址对东大目标发动网络攻击,企图掩盖幕后主使。这种“借刀杀人”的伎俩,将大大增加东大网络防御的难度。
如果美国公司将东大相关业务数据存储在蒙古国的服务器上,将可能规避东大的数据出境监管。这样一来,东大的数据主权将面临严重挑战。更极端的情况是,美国情报机构通过与蒙古国共享数据或强制企业交出在蒙数据,实现对东大敏感数据的直接获取。
相关详细资料《蒙古国数字化发展战略对我网络安全风险影响与对策建议》(资料编码250415216,43页,15481字)现已分享至情报读书会知识星球中,情报读书会为一年有效期,可开发票,您也可以单篇购买,文末有单篇资料购买二维码。
本资料单篇购买二维码:
日本“官方安全援助”下的蒙古国雷达项目:我周边安全的新变数
美国“第三邻国”战略下的对蒙古国渗透
多国角力蒙古国矿产,谁将笑到最后?
蒙古国媒体舆论导向转变对我形象及对外传播的影响与应对
蒙古国大会背后——中蒙生态与军事的双重较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Pro):蒙古国数字化战略:我网络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