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984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蓝岭峰附近的群山之中,沉睡着一座神秘而强大的军事堡垒--乌鸦岩山综合体(Raven Rock Mountain Complex)。
这个被称为"Site R"、"The Rock"或"地下五角大楼"的设施,深藏于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之内,是美国冷战时期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核战争的阴云笼罩全球,美国政府悄然在山体内部打造了这座能够确保国家命脉在核打击后依然运转的地下堡垒。
冷战背景下的战略构想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核武器,这比美国情报机构预测的时间提前了数年。这一事件如同晴天霹雳,令美国军方对备用指挥中心防御能力的担忧骤然加剧。
面对日益增长的核威胁,美国政府意识到,五角大楼作为一个明显的地面目标,极易在首轮核打击中被摧毁。如何确保国家指挥机构在遭受核攻击后仍能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950年,哈里·S·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乌鸦岩山综合体的建造计划。这一决策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的启发--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在纳粹德国的闪电轰炸期间,利用地下指挥部指挥战争。美国决策者意识到,建造一个能够抵御核爆炸冲击波的地下设施,是确保国家在危机时刻生存的关键。
1951年,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队在乌鸦岩山中秘密爆破,移除了约50万立方码的超硬绿岩花岗岩。当地居民目睹了这一大规模工程,甚至半开玩笑地称它为"哈里的洞"(Harry's Hole)。
但在那个高度紧张的冷战年代,当地人保持了令人惊讶的缄默,他们知道这一工程的严肃性和保密必要性。经过数年的奋战,1953年,这座地下堡垒终于达到初步运行能力。
图:Raven Rock Mountain,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边界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边界的乌鸦岩山。
山体内的"地下五角大楼"
穿越厚重的防爆门,进入乌鸦岩山的内部,呈现在眼前的并非粗糙的山洞,而是一个完整的地下都市。工程师们在挖空的山体内部建造了五座独立的三层高建筑物,形似常规的办公大楼,却坐落于岩石的包围之中。这些建筑被设计为独立于山体岩壁,安装在巨大的弹簧上,以增强抵抗爆炸冲击波的能力。
乌鸦岩山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是完全的自给自足。设施内建有双发电厂以确保电力供应,多个地下水库储存饮用水,以及复杂精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在紧急情况下,该设施能够"封闭运行"至少30天,为内部约3000名人员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资源。
除了基本的生存保障设施外,乌鸦岩山综合体内部还拥有医疗和牙科诊所、消防部门、邮局、餐厅、小吃店、宿舍、教堂、理发店、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甚至还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些设施的存在,使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避难所,而是一个能够长期运转的地下社区,确保在核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核心职能仍能维持。
该设施内部共有38套通信系统,确保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与外界的联系仍然畅通。这些系统由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提供支持,使乌鸦岩山综合体成为美国政府通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图:乌鸦岩山谷歌地图视图。
冷战中的战略地位
乌鸦岩山综合体的主要使命是支持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行动连续性计划"(COOP)。在核战争爆发的极端情境下,这里将成为美国军事指挥的中枢神经。正如一位记者所言:"乌鸦岩是美国核战争爆发的地方。"
在冷战鼎盛时期,该设施与弗吉尼亚州韦瑟山紧急行动中心及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综合设施共同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持续运作计划的核心掩体群。这三个设施形成一个战略三角,确保即使华盛顿特区遭受核打击,美国政府的指挥链仍能完整保留。
乌鸦岩山内部驻扎着多个军事单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防威胁降低局,通信保障任务则由第114通信营负责。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里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核危机。
从1953年起,该设施经历了多次组织调整。最初,美国陆军乌鸦岩部队隶属联合支援司令部,后于1971年重组为通信事务局。随着时间推移,其名称和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反映了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和调整。直到1995年,基地调整与关闭委员会最终决定将其调整为第21通信旅下属的第114通信营。
图:乌鸦岩山图剖析图。
9/11事件:再度凸显的战略价值
随着冷战的结束,乌鸦岩山综合体的日常运行规模有所缩减。1992年2月,苏联解体后,其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状态宣告结束。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当劫机者将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双塔和五角大楼时,美国政府启动了紧急应对方案。据报道,在9/11袭击事件后的数周内,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被秘密转移到乌鸦岩山综合体的"Site R",这个距离戴维营仅7英里的地下掩体内。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该设施在国家危机时刻的战略价值。
纽约邮报在2004年6月的一篇报道中,引用了情报专家詹姆斯·班福德的新书《战争的借口》,揭示了切尼的秘密藏身之处。班福德将乌鸦岩描述为"五栋建筑、每栋三层楼高、充满电脑的洞穴和一个地下水库的秘密世界"9。这一罕见的披露让公众得以一窥这座神秘设施的冰山一角。
9/11事件后,乌鸦岩山再次成为美国政府应急计划的焦点。正如一位记者所言:"乌鸦岩不是遗物,它是完全运行的设施,如果美国爆发核战争,这里很可能成为防御行动的中心。"
现代化升级与未来发展
进入21世纪,乌鸦岩山综合体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被遗忘。相反,美国政府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对其进行维护和升级。2018年,该设施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政府资金支持。据记者加勒特·格拉夫透露,该设施每年还获得约200万美元的联邦预算。
2022年8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向格伦利建筑公司授予了一份价值1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乌鸦岩山综合体的"设计-招标-建造"支持工作。这一大规模投资表明,美国政府仍然高度重视这座冷战遗产的战略价值,并致力于确保其在现代安全环境中的有效性。
现如今,尽管乌鸦岩山的日常人员配置相对精简(约100人),但它具备迅速扩容,容纳数千人的能力。该设施仍然完全运行,配备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能够在国家紧急状态下迅速接管五角大楼的职能。
作为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ANMCC),乌鸦岩山还为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和美国北方司令部(USNORTHCOM)提供备用指挥中心。这一角色强化了它在国家防御和应急准备中的核心地位。
深层堡垒:防御与生存的艺术
乌鸦岩山综合体的防御系统堪称工程奇迹。其地下位置本身就提供了极佳的防护,能够抵御核爆炸、电磁脉冲和几乎所有灾难性灾害。
设施的入口受到严格控制,武装警卫24小时监视着高度戒备的入口。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许可和背景调查的授权人员才能进入。内部采用了多层安全协议和生物识别门禁系统,确保设施的绝对安全。
在紧急情况下,该设施的生存系统能够完全封闭,依靠内部储备维持数月的运转。与此同时,其高级通信系统确保即便在最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也能与全球军事和政府机构保持联系。这些系统经过强化,能够抵御电子战和其他形式的干扰。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社群内有6000+专业情报资料,加入后可与业内大咖和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学习,并优先获得全球各类情报信息相关资料。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美国秘密基地:乌鸦岩山综合体揭秘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