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群里吃瓜时看到瓜友发了一条信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瓜友说会触发栈溢出漏洞。但是研究了一番发现只是通过RIGHT-TO-LEFT ISOLATE(RLI)控制字符叠加在小黑方块⬛️上生成的,看似一个方块,实际可能由超级多的 RLI 控制字符组成,导致数据量剧增,造成渲染卡顿。
什么是不可见字符?
不可见字符是Unicode标准中的控制字符,不占用视觉空间,但被系统识别为有效文本。以下是常见的不可见字符及其用途:
字符名称 | Unicode编码 | 描述 |
---|---|---|
|
|
|
|
|
|
|
|
|
|
|
|
这些字符与普通空格(U+0020)不同,后者可见且常被系统修剪。不可见字符的特性使其适用于匿名用户名、数字水印等场景,但在中国的应用受限。
不可见字符在用户名中的应用
不可见字符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创建看似空白或难以辨认的用户名,增强在线匿名性。这种技术在全球的社交媒体和游戏平台中较为流行,但受到应用的限制,我测试了微信,qqq,b站,微博,百度等应用,发现用户名几乎就不可以插入不可见字符,全部有过滤限制,更不用说密码了。唯一的发现是 steam游戏名可以插入不可见字符。唯一有点好玩的应用是叠加海量数据造成设备卡死。
为什么使用不可见字符?
-
增强匿名性:不可见字符使用户名难以被搜索或识别,适合需要低调的用户。 -
创意表达:创建独特或“空白”用户名,增加个性化或神秘感。
操作步骤
-
获取字符: -
访问网站如invisibletext.net或invisible-characters.com,搜索不可见字符(如零宽空格、HANGUL FILLER),并复制到剪贴板。 -
示例:复制HANGUL FILLER(U+3164)。 -
嵌入用户名: -
将字符粘贴到平台的用户名或昵称字段,可能需结合可见字符(如“user<零宽空格>123”)。 -
保存更改并检查显示效果。 -
测试效果: -
确保用户名显示为预期效果(如空白或隐藏字符),但需注意平台可能过滤不可见字符。
不可见字符在水印中的应用
不可见字符在数字水印中用于嵌入隐藏信息,保护知识产权或追踪内容使用,广泛应用于文本、图像和视频。
水印类型
-
可见水印:叠加在内容上的半透明标志,如版权文本或Logo。 -
不可见水印:通过Unicode字符或像素调整隐藏信息,不影响内容外观。
不可见字符的作用
-
文本水印:AI模型(如ChatGPT)可能在生成文本中嵌入不可见字符(如Narrow No-Break Space,U+202F)作为水印,用于识别AI内容。这些字符外观与空格相同,但可通过工具检测(如Sublime Text)。 -
图像水印:通过调整像素值嵌入信息,如invisiblewatermark.net所述,仅专用工具可提取。 -
视频水印:类似图像水印,隐藏信息以保护版权。
应用场景
-
版权保护:摄影师或艺术家使用不可见水印标记作品,防止盗用。 -
内容追踪:AI生成内容的水印帮助区分人工与机器创作。 -
隐秘通信:嵌入秘密信息,用于安全通信。
挑战
-
检测复杂性:需专业工具(如图像解码器或文本编辑器)提取水印。 -
移除风险:技术手段可能破坏或移除水印,降低保护效果。
剪贴板与不可见字符的工作原理
剪贴板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临时存储复制数据的区域,在使用不可见字符时起到关键作用。
工作机制
-
复制: -
从网站复制不可见字符时,其Unicode编码(如U+200B)存储在剪贴板中。 -
例如,复制零宽空格后,剪贴板保存其编码,即使不可见。 -
粘贴: -
支持Unicode的平台(如Notepad++)可能显示空白或特殊符号。 -
不支持的平台(如境内应用)可能忽略或移除字符。 -
粘贴时,目标应用程序的Unicode处理决定字符显示: -
在用户名字段中,粘贴效果取决于平台规则。 -
测试与验证: -
使用支持Unicode的编辑器(如Sublime Text)检查剪贴板内容。
注意事项
-
跨设备问题:不同设备对Unicode的处理可能导致粘贴结果不一致。
局限性与潜在问题
-
平台限制:技术过滤使不可见字符在用户名中难以使用。 -
匿名性有限:不可见字符仅影响用户名显示,无法防止IP追踪。 -
记忆难度:不可见字符使用户名难以记住,需记录。 -
水印检测:不可见水印需专业工具,普通用户难以验证。
结论
不可见字符为增强用户名匿名性和数字水印提供了创新方法,但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和游戏平台上,技术限制使其应用受限。用户需谨慎测试并遵守规则。在水印领域,不可见字符为版权保护和内容追踪提供了隐秘方案,但需专业工具支持。理解剪贴板原理有助于有效使用不可见字符。综合其他安全措施(如2FA、VPN),用户可更好地保护在线隐私。
Take-away
剪切板复制的是字符在内存里面的对象序列,不是复制字符图形。剪切板采用的是 mime
格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深入研究,我的就到这里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独眼情报):使用不可见字符增强用户名匿名性的可行性指南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