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政策问答
答:密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于合法的信息保护,也可能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密码一旦被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因此,《密码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
A
答: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是指未经他人授权,采用非法攻击密码等方式获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的违法行为。
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是指未经他人授权,采用非法攻击密码等方式进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这里的“密码保障系统”,是指采用密码技术、产品或者服务集成建设的,实现加密保护、安全认证功能的系统。
A
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密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例屡见不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2017年5月,一款名为“魔哭”(WannaCry)的蠕虫勒索软件袭击全球网络。它加密受害者电脑内的重要文件,除非受害者通过比特币交出赎金,否则加密文件无法恢复。“魔哭”勒索软件的影响范围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万台设备受到感染和影响。我国有3万多家机构、数十万台设备受到该软件袭击,给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此外,《密码法》关于不得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也是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衔接的。
A
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其本身也属于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国家安全。
《密码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管理原则。
一是国家加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科学规划、管理和使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密码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着眼密码工作长远发展,加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科学规划、管理和使用,确保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安全。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科研、生产、服务、检测、装备、使用和销毁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统一管理。
三是增强密码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加强密码保障体系和密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密码安全监测预警、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夯实密码安全基础。
点击浏览:密码政策问答合集
A
往期精彩
国家密码管理局局长李兆宗:
新时代密码工作的坚强法律保障
国家密码管理局局长李兆宗:
全面贯彻实施密码法 奋力开创新时代密码工作新局面
新华社:
全面提升密码工作法治化水平
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何良生:
依法加强密码治理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徐汉良:
《密码法》助力密码工作法治化
王小云院士:
回顾展望密码前沿研究
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霍炜:
智联智融须以密码为核心构建新安全体系
《密码法》正式颁布!商密君独家解析(上),带你揭开密码神秘面纱!
《密码法》正式颁布!商密君独家解析(下),带你揭开密码神秘面纱!
焦点访谈:
守护安全,密码在你身边

喜欢文章,就给个好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商密君):密码政策问答(三十一~三十五)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