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体系化的安全建设,企业可以从容应对愈加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今天,我们特邀了腾讯云 TVP、赛博英杰科技董事长 谭晓生老师,他将从资深技术专家视角解读如何以架构思维来规划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为当前以及未来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启迪与思考。
作者简介
数字化转型推动网络安全立法完善
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近年来,万物互联已成为主流趋势,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技术的局部应用,而逐步演变为影响整个社会运营模式的趋势。
企业架构方法论指导网络安全建设
虽然上述法律法规文件明确了很多规定、责任和义务,但技术和产品层面的支持尚且不足,具体执行方式也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在进行建设网络安全时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我看来,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
云计算、物联网、无线互联网导致企业网络边缘泛化,传统边防御思想失效;
-
开源软件的广泛采用带来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
-
物联网带来终端安全防护的困难;
-
安全人才匮乏且成本高,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在当前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防线变得更加迫切。由于大量数据和敏感信息的存储和共享,网络安全已成为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只有通过实施整体的网络安全策略和采用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企业才能确保其网络系统更安全可靠,并在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中取得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架构方法论对于企业网络安全建设能够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其实,企业架构思路经历了从 1987 年提出的 Zachman 到 TOGAF、FEA 和 DoDAF 等企业架构模型的发展演变,并且这些思想在传统企业应用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 TOGAF 模型,IBM 的架构方法也类似,也强调确定组织的能力和业务架构,支持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规划信息化和安全建设,并确保能够更好地支持业务需求。
在当今大型企业中,安全系统面临日益复杂的情况,需要考虑如何将安全组件有效整合和协同工作,并进行集成和运维管理。企业还应将安全视为一项业务,并视安全架构设计为企业开发的一部分进行规划和实施。安全架构设计包括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和运营等方面,需要严格按照企业架构设计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实施。
而为了建设“能力导向、架构驱动”的新安全体系,我们需要整合技术、运营和管理能力,并形成新的管理、技术和运营能力体系,以重点关注需求管理,制定一套新的安全体系,分解为若干个重点工程和举措。
在安全架构设计中,我们应考虑业务驱动、面向服务和面向安全运营的原则,实现敏捷、高效、云原生友好、可用、可移植、灵活和可扩展等要求,平衡外购和自主开发的比例,重用现有系统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监控功能,实现系统的协同联动。
解读经典的网络安全模型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安全行业其实出现了多种模型,例如 P2DR 模型、IATF 框架(NSA,1998/1999)等,其中经典 P2DR 模型(Prevent、Protect、Detect、Respond),是将安全变成了一种防护行为,包括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IATF 模型是一种采用纵深防御的思想的安全模型。另外,NSA 在 2014 年推出了 CGS 框架模型,主要采用杀伤链模型,将网络入侵过程分为七个步骤。根据这个模型,只要在攻击过程中的任一步骤中发现或拦截攻击,就能够成功地阻止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引入滑动标尺模型和网络防御矩阵(Cyber Defense Matrix)来提升企业的网络安全能力。其中滑动标尺模型将网络安全防御划分为四个步骤:
-
基础结构安全:包括资配漏补和管好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
-
纵深防御:安装安全产品并配置好,如 EDR、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实现自动化防御。
-
态势感知与积极防御:参与安全运营,并对系统信息进行判断和响应。
-
威胁情报:获取外部威胁情报,联合自身防线并积极响应。
-
反制:打击进攻者,包括联合执法和谴责等行动。
而网络防御矩阵(Cyber Defense Matrix)作为另外一个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的工具,它又被称为 CDM 模型,是将 IDPRR 五个步骤与设备、应用、网络、数据和用户五个维度相结合,形成一个五行五列、共 25 个格子的防御矩阵。左侧的保护步骤在识别之前进行,即对数据资产进行识别并设立各种防线,右侧的三列则是事件发生后进行的检测、响应和恢复步骤。该模型结合滑动标尺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需要进行的安全工作。
探索网络安全建设的未来
在近两年,网络安全运营逐渐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Gartner 提出的 CSMA 安全逻辑架构就是一种可以支撑网络安全运营的架构,在下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其包括左侧的安全分析与情报和右侧的各种安全产品。大型企业需要自行搭建或基于商业定制来实现安全分析情报系统,右侧的各种安全产品则需要通过标准化接口进入安全分析与情报系统中间,并结合外部的威胁情报和其他第三方 API 进行分析,最终实现统一的策略管理。
近两年的网络安全建设趋势包括:BizDevSecOps 敏捷开发、XDR 扩展检测响应、入侵攻击模拟、攻击面管理、安全运营服务、软件供应链开发的安全、数据安全平台、云原生应用保护、安全访问服务边缘以及 API 安全防护等。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并保护关键财产和资产免遭未知攻击的危害。
随着更多数据和敏感信息存储在云端,网络安全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中一个重要议题。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并寻求创新的网络安全技术来应对这些威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确保在数字化时代更加安全和可靠,同时维护自身业务的可持续性。
网络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应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立法,促进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加强网络安全投入和合作,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水平,为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保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哥的体历):从架构角度看网络安全:数字化时代企业如何构建防御体系?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