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7年,美国战略情报局柏林分站的站长阿·杜勒(A. Dulles)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最终情报产品的80%应该来源于开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开源情报的来源主要是政府发布的公报、上市公司公开的运营数据,以及书籍、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源情报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开源情报的价值、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渗透,“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海洋、陆地、空中和外太空之后,人类的第五大生存空间。人类的活动在数字世界中留下了无数的痕迹。
社交网络服务,简称SNS,源自英文Social Network Service。这一概念起源于网络社交,最初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出现,随后论坛(BBS)将邮件的“群发”和“转发”功能变得更加常态化和公开化。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则是对前两者社交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创新,社交网络的种类还在不断增长,几乎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开源情报工作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用户生成内容(UGC)类社交网站。这些网站包括但不限于:
- 好友社交网站:如Facebook、人人网,它们允许用户建立个人资料、分享信息、交流互动。
- 微博客网站:如 X、新浪微博,用户可以发布简短的动态更新,快速传播信息。
- 视频分享网站:如YouTube、优酷土豆,用户可以上传和观看视频内容,分享生活点滴。
- 照片分享网站:如Instagram、又拍网,用户可以分享照片和短视频,记录生活瞬间。
- 知识分享网站:如WIKI百科、百度百科,用户可以编辑和贡献知识内容,共享信息资源。
- 社区论坛:如天涯社区、豆瓣网,用户可以参与讨论和交流,形成特定兴趣群体。
这些社交网络平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为开源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社交网络服务(SNS)的概念确实起源于网络社交,它的发展和演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方式。
从最初的电子邮件和论坛(BBS),到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再到如今多样化和功能丰富的社交网络平台,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为开源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为开源情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平台包括好友社交网站、微博客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照片分享网站、知识分享网站和社区论坛等。
这些平台的用户数量庞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使得情报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社交网络的移动化应用趋势也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实时。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这在突发事件中尤为重要。
社交网络平台的即时更新特性使得它们成为信息首发源,情报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得鲜活的资料,甚至是危机线索。
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也促进了开源情报的获取。许多社交网站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允许第三方程序或专用程序对社交网站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这种开放性不仅提高了情报工作的效率,也为情报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二、社交网络中所包含的信息构成危险
社交网络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和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安全风险。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工作人员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可能会无意中泄露敏感信息。
例如,有报道指出,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在Facebook上不慎透露了军事行动的细节,导致行动被迫取消,并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这一事件促使以色列军方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禁止军人使用社交网站,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敌对势力的渗透。
社交网络不仅提供了内容信息,还记录了大量用户的行为信息,包括登录时间、地点、频率、信息偏好、互动情况和网络接入方式等。
这些行为数据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
例如,以色列网络安全专家谢·希勒利用DeepAnalytics系统分析社交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能够揭示用户之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和参与活动的细节,甚至能够监控特定区域内的社交数据,为情报分析提供支持。
此外,结合社交网络信息、卫星图像和其他开源数据,可以预测特定地区的事件发展。
美国GeoEye公司开发的“信号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能够揭示人类活动的模式。如果这些技术被用于监控涉密人员或关键人物,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三、社交网络开源情报获取方法
在社交网络的利用中,构建关系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情报搜集手段。通过社交网络的互动功能,情报人员可以直接与目标用户建立联系或加入相关群组,通过人际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例如,美国网络安全人员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中,通过创建一个假身份的社交媒体账户,成功与海军陆战队情报军官、参联会官员、国家安全局官员以及海外战区的官兵建立了联系,并在交流中获取了敏感信息。
在构建社交网络情报网络时,可以结合不同社交平台的功能。例如,LinkedIn作为一个基于真实职业身份的职场沟通平台,可以帮助情报人员筛选合适的关注对象。
之后,情报人员可以转向Facebook或X等平台,跟踪这些对象的信息动态,并通过互动获取更多情报。
此外,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质允许利用第三方软件或自行编程,以提高信息搜集和情报甄别的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信息的分散、无序、多样、异构、重复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给情报工作带来了挑战。
因此,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结合统计学、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的领先国家,在开源情报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军方、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成熟的开源情报分析系统。
例如,国土安全部的ADVISE系统(Analysis, Dissemination, Visualization, Insight, Semantic, Enhancement)、国防部的整体情报感知系统(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 TIA)以及康奈狄格大学开发的自适应安全分析与监视系统(Adaptive Safety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System, ASAM)等,都是在这一领域的成果。
这些系统和工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情报搜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社群内有6000+专业情报资料,加入后可与业内大咖和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学习,并优先获得全球各类情报信息相关资料。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情报分析师):如何利用社交平台挖掘开源情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