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主流AI用户协议
📊 用户协议核心条款对比表
|
|
|
|
|
---|---|---|---|---|
腾讯元宝 |
|
|
|
|
Kimi |
|
|
|
|
豆包 |
|
|
|
|
通义千问 |
|
|
|
|
智谱清言 |
|
|
|
|
DeepSeek |
|
|
|
|
🔍 核心争议点深度解析
我们来对每个AI的条款进行白话文解释
1️⃣ 授权边界争议
-
豆包条款:"公司在本软件及相关服务中提供的内容...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都属于公司所有",可能引发所有权模糊争议。
简单来说,豆包的条款可能意味着:你输入的内容是你的,但AI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完全属于你,而是平台也有权利。这会导致当用户用豆包生成某些独特内容时,是否能够完全自由使用它变得不明确。
📌 实际案例
假设你是一名小说作者,你输入了一段原创故事大纲,豆包基于你的输入生成了一整章小说。按照这个协议,虽然输入的故事大纲属于你,但生成的章节可能被平台认为他们也有权利。如果你想出版这本小说,甚至想卖给影视公司,可能需要先确认是否需要获得豆包平台的额外许可,甚至有可能平台也可以自行使用这段内容。这就可能引发潜在的所有权争议。
-
腾讯前协议:曾存在"永久免费使用权"条款,现已调整为选择性授权。
腾讯的旧版协议中,曾经包含“永久免费使用权”条款,意味着用户输入的内容可能被腾讯永久使用,而无需支付费用或额外通知。换句话说,你生成的内容,腾讯可以长期使用,而你可能无法收回控制权。
📌 实际案例
假设你是一位插画师,你用腾讯AI生成了一幅精美的插画,并计划用于商业海报。然而,按照旧协议,腾讯可能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也能长期使用该插画,甚至将其用于广告、推广或其他用途,而你无法阻止或要求补偿。
新版本调整为“选择性授权”,意味着用户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授权腾讯使用内容,而不是默认腾讯可以无限期使用。这对用户来说更加友好,避免了被“强制共享”的情况。
2️⃣ 责任划分艺术
-
Kimi/智谱清言:通过"自行处理、自行承担"等表述转嫁风险。
-
通义千问:"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表述更具法律智慧,明确责任界限。
Kimi / 智谱清言:
它们的协议里写着“自行处理、自行承担”,意思是如果你用它们的AI生成了什么内容,后续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负责,平台概不负责。
📍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Kimi生成了一篇文章,结果这篇文章涉嫌侵权或者违反法律,平台不会管这事,所有法律责任都由你自己承担。
通义千问:
它的协议里加了“法律允许范围内”这样的表述,等于给责任界限划了一条线。
📍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通义千问生成了一幅图片,然后被指控侵犯版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主张这幅图片是你的,但如果法律不支持你,那你也得承担后果。这种措辞比Kimi的方式更有法律边界感,不是完全把所有风险都甩给用户。
3️⃣ 开源生态差异
-
DeepSeek:明确允许衍生开发、模型蒸馏,展现开源精神。
-
传统大模型:普遍存在"不得开发竞争产品"的限制性条款。
DeepSeek:开放性更强
DeepSeek的协议允许用户基于它的AI进行衍生开发、模型蒸馏,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它的AI来改进、训练出新的AI模型,甚至用于学术研究。这体现了更强的开源精神,鼓励创新和二次开发。
📍 举个例子:
你是一名AI研究员,想用DeepSeek的模型训练一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AI助手。DeepSeek的协议允许你这样做,你甚至可以发布改进后的模型供其他人使用,而不会违反它的规定。
🏆 最值得关注的三大发现
🔹 条款趋同现象
Kimi与智谱清言协议高度相似,折射行业协议模板化倾向。
🔹 责任双标问题
多家协议存在"用户责任无限化,平台责任最小化"的特征。
🔹 开源新势力
DeepSeek的开放性条款可能成为行业新标杆。
📌 使用建议(创作者 & 开发者必看)
🎨 创作者必看
-
避免向限制性平台提交核心创意。
-
定期检查协议更新(如腾讯的条款变更)。
👨💻 开发者注意
-
开源协议 ≠ 无限制使用,注意具体条款。
-
"衍生开发"需有明确定义,避免法律纠纷。
⚖️ 维权指南
-
重要作品建议先行版权登记。
-
敏感内容使用前截图保存协议版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暗影网安实验室):【细思极恐】深度解析主流AI用户协议|你的输出物不属于你?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