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经济犯罪对传统侦查的挑战
当前经济犯罪呈现网络化、智能化、跨境化特征,涉案资金往往通过数十个账户进行多层级流转,传统人工核查方式已难以应对。以某网络赌球案件为例,犯罪嫌疑人利用世界杯赛事期间每分钟超百笔的交易频次,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归集,涉及账户达300余个,交易流水超2亿元。面对此类案件,一线侦查员常面临三大痛点:
1.海量数据难梳理:单案涉及的银行流水、通讯数据、网络日志等动辄百万条级。
2.隐蔽关系难发现:资金通过虚拟货币、空壳公司、跨境支付等新型洗钱手段流转。
3.证据链条难固定:资金流向涉及多地域、多机构,取证周期长。二、知识图谱技术的实战应用路径
(一)数据采集与清洗四步法
1.基础数据获取:调取涉案账户近3年完整流水(建议包含交易对手、IP地址、设备指纹)。
2.多源数据整合:将银行数据与通讯基站定位、网络支付记录、工商登记信息进行时空关联。
3.异常特征标注:重点标记凌晨交易、整数金额高频转账、资金"快进快出"等可疑特征。
4.数据标准化处理:统一时间格式(建议采用UTC时区)、金额单位(换算为基准货币)。(二)图谱构建三要素
1.实体识别:将账户持有人、关联企业、支付平台等标注为不同颜色节点
2.关系建模:用箭头标注资金流向,线宽与交易金额正相关,交易时间以时间轴形式呈现
3.权重设置:对核心账户(资金归集点)、关键人物(重复出现的中间账户)进行星级标注(三)可视化分析五大战法
1.资金漏斗分析:从终端收款账户逆向追踪,发现资金归集路径。
2.时空碰撞比对:将大额转账时间与通讯记录、位置信息叠加分析。
3.社群聚类检测:通过Louvain算法自动识别异常交易集群。
4.交易模式识别:建立"金字塔型""太阳辐射型"等12种洗钱模型库。
5.动态监控预警:对重点账户设置交易频次、金额阈值报警。
三、实战工具操作要点(一)IBM i2系统核心功能应用
1.智能关联分析:输入嫌疑人身份证号可自动关联名下所有金融账户。
2.多维度透视:支持按地区、行业、交易时段等多角度钻取数据。
3.时间轴追踪:将资金流与通讯记录、行程轨迹进行时序比对。
4.线索碰撞:批量导入高危账户库进行自动匹配预警。(二)移动端快速核查技巧
1.使用"资金快照"功能:输入账户尾号即时获取最近10笔交易概览。
2.扫码识别功能:通过POS机具编码反查关联商户经营信息。
3.语音指令查询:"查询6228481234账户近三日交易"。四、典型案例操作复盘2023年某虚拟货币传销案侦办流程:
(一)数据采集:调取87个涉案钱包地址的链上交易记录(约230万条)。
(二)初步清洗:过滤小额测试交易,锁定单笔超1BTC的转账记录。
(三)图谱构建:识别出3个核心归集地址,关联21个空壳公司。
(四)动态监控:发现某交易所OTC商户与归集地址存在周期性资金往来。
(五)收网取证:通过混币服务追踪,固定ETH流向境外交易所的完整证据链。
该案通过可视化分析,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资金分析工作压缩至72小时,成功冻结涉案资金1.2亿元。
五、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一)数据孤岛问题:建立警银协作平台,打通21家主要银行的标准化数据接口。
(二)跨境追踪难题:利用SWIFT报文分析+虚拟货币链上追踪双轨制。
(三)证据效力争议: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对分析过程进行全程司法存证。
(四)技能提升需求:建议参加每月"经侦数据夜校",掌握最新反洗钱模型。六、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守《公安机关数据安全规范》,分析过程在公安网专用平台完成
(二)对涉及公民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留存数据使用审批记录
(三)定期更新洗钱模式特征库,关注虚拟资产、NFT等新型支付工具
(四)与传统调查手段相结合,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分析
面对新型经济犯罪浪潮,一线侦查员应当树立"数据导侦"理念,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犯罪网络"一图可视"、资金流向"一链追踪"、证据材料"一键生成"。建议各办案单位培养既懂侦查业务又掌握数据分析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专业数据研判团队,让科技赋能真正转化为打击犯罪的战斗力。
(注:文中涉及技术参数和办案细节已做脱敏处理,具体操作请遵循当地公安机关工作规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网络侦查研究院):基于知识图谱的资金可视化分析技术在一线经侦实战中的应用指南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