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需要系统化分析潜在威胁并制定应对策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明确评估范围,确定涉及的数据类型(如用户个人信息、交易记录、内部文件等)、存储位置(本地服务器、云平台、第三方系统)及流转环节(采集、传输、共享、归档)。重点识别核心数据资产,例如含有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的高敏感内容,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商业秘密。
其次分析威胁来源,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内部风险包括员工操作失误、越权访问、恶意泄露等,例如使用弱密码或误将数据发送至外部人员;外部风险涵盖黑客攻击、勒索软件、供应链漏洞等,如第三方合作商系统被入侵导致数据外泄。同时需考虑技术漏洞,如未加密的数据库、过期的安全补丁,以及管理缺陷,如缺乏权限分级制度或应急预案。
随后评估风险影响,通过量化与定性结合判断严重性。量化层面可计算单次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如罚款、赔偿、业务中断成本),参考行业报告或历史数据;定性层面需考虑企业声誉损伤、客户信任度下降、法律诉讼等长期影响。例如医疗行业患者隐私泄露可能引发监管机构处罚和公众舆论危机,相较于普通企业风险等级更高。
最后制定风险等级矩阵,将威胁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映射为高、中、低三级。高风险项需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如对存储大量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实施加密并限制访问权限;中风险可逐步优化,如加强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培训;低风险保持监测即可。评估完成后需形成报告,包含改进建议、实施时间表及责任部门,并定期复查更新,确保适应业务变化与技术演进。
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国家的法规要求下做好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数据安全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就是这样一套根据法规需求的评估系统。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工作流程:
1. 风险检测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进行工具箱式的启动快速风险检测,当然也可以部署在平台系统,进行长期持续的风险评估监测,其中可以检查的有:数据加密检查、接口安全检查、数据跨境合规性检查、敏感数据共享脱敏检查、数据防泄漏检查、恶意代码防范检查、访问控制检查、个人信息合规风险检查、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检查,用户可以对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进行评估。
2. 资产检测和采集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对检查单位、检查任务、检查环境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能通过主动扫描或流量的方式发现检查环境缺漏,发现未知的资产信息。
3. 风险识别与合规检测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对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应用接口、主机节点、PC 等对象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识别与合规检测。
4. 识别敏感数据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识别常见数据库存储的敏感信息内容,并通过内置的分类分级规则进行数据梳理,明确敏感数据的分布情况。
5. 多项风险检查内容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支持网络威胁识别、数据库与应用脆弱性检测、数据加密检查、应用接口越权访问检查、主机节点恶意程序检查等风险检查内容。
通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依托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之下的数据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实现国家监管机构、大数据运营单位、其他政企单位在内的适用对象的数据安全风险管理需求。
■
审核:晓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安全助手):数据安全风险如何评估?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