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组织管理类实践域,继续对照二级规范级标准原文对条款进行解读。
【标准原文】
5 组织管理类实践域
5.2 组织过程改进(OPI)
5.2.1 目的
管理组织过程改进,确定并实施最有利于组织业务目标实现的改进活动,持续改进组织的过程,促进业务目标的实现。
注:本实践域无二级要求。
【理解与实施】
GJB5000B标准中,5.2组织过程改进(OPI)实践域着重于如何系统地、持续地改进组织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支持并促进业务目标的实现。这与GJB9001C中的“改进”条款相呼应,GJB9001C中的10 改进 条款明确指出,组织应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这一领域涵盖了从识别改进机会,到评估改进的可行性,然后到实施改进,最后到评估改进效果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组织过程改进的目的,就是通过持续的优化和创新,以确保组织的过程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进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具体活动表现如下:
1、提出改进需求并进行确定:组织通过对当前产品实现过程的评估和业务目标的分析,识别出哪些过程需要改进,以及改进的方向和优先级。这可能涉及到需要提高过程效率、增强过程的标准化、改进项目管理、提升软件质量等多个方面。
2、针对确定的改进需求,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对几个备选改进方案进行评估,考虑成本效益、对业务目标的影响以及实施难度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改进方案进行实施。
3、实施改进计划:选择好改进方案后,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改进活动的时间表、资源需求、预期成果等,并按计划调配合适的资源进行支撑。改进活动可能涉及更新过程文档、培训员工、引入新技术或工具、优化流程等。
4、对改进效果持续监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持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改进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对业务目标产生了正面影响。
5、持续改进循环:一次改进不是任务的终止,要将改进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回顾和评估改进过程的有效性,识别新的改进机会,形成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推动产品实现过程的不断优化。
【举例说明】
假设某军工企业正在运行GJB5000B,发现项目交付的及时性和软件质量不高,组织软件开发部门对软件实现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在软件测试阶段,软件测试缺陷率偏高。为了改进这一状况,企业根据过程改进(OPI)实践域的具体活动要求,采取了以下步骤:
1、确定改进需求:经过分析,企业认为需要改进测试过程,通过制定测试计划、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覆盖率。
2、评估改进方案:评估了不同的测试工具和方法,选择了市场上成熟且与企业现有测试条件兼容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同时计划对测试团队进行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培训。
3、具体实施:制定了详细的改进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计划包括采购和部署自动化测试工具、安排测试人员培训、更新测试过程文档等。
4、监控改进效果:具体实施改进后,企业通过监控测试过程的缺陷率、测试覆盖率等关键指标,收集数据并与改进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5、持续改进循环:通过对比分析,企业发现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引入显著降低了缺陷率,提高了测试效率。企业将这一改进成果纳入过程改进计划中,同时举一反三,识别出其他潜在的改进机会,推进持续改进的循环。
通过这一过程,企业不仅解决了测试阶段的问题,还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为业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冯保红
编辑:王 方
审核:荆崇戌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信安保密):GJB5000B二级能力成熟度理解与实施(六)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