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资产已成为企业暴露面最不可控的组成部分。它们既不被安全策略覆盖,也不参与漏洞管理流程,因此成为攻击者最常利用的突破口。卡巴斯基数据显示,11%的网络安全事件直接源于影子IT失效。
华云安灵洞·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平台Ai.Vul(CAASM)协同灵知·互联网威胁监测预警中心Ai.Radar(EASM)能力,实现对“影子”资产全天候24小时持续风险监测及实时预警,针对“影子”资产的特性与风险,华云安灵洞Ai.Vul攻击面管理平台构建持续发现-智能分析-闭环治理的一体化安全服务体系。
持续发现-全链路资产探测与识别
1
内部资产多源采集智能融合分析(非托管设备)
产品内置50+资产平台采集接口及10+扫描设备管理接口,基于数据来源标签化技术,快速识别未经过CMDB平台的入网登记审批流程的违规入网资产、在运资产无法探测、退运资产违规运行等“影子”资产。
2
互联网暴露面测绘(非备案应用)
通过灵知Ai.Radar持续扫描(如被动DNS解析、SSL证书分析、端口指纹匹配、企业特征关键字、企业ICP备案清单)识别归属企业的资产。例如,平台检测到使用企业域名注册的S3存储桶,但未在云管理平台登记,即标记为“可疑影子存储”,对比分析并发现未ICP备案的仿冒企业网站服务,标记为“影子”外网资产,并将检测的资产暴露面风险资产(“影子”资产)实时回传给灵洞Ai.Vul,实现资产攻击面集中管理能力。
3
非法API“影子”资产监测预警(非托管云服务)
通过接入分析CMDB在线API接口资产采集、API资产测绘采集服务等接口资产信息、基于标签化技术及差异分析方法,实时发现非法的API“影子”资产。并通过对接AWS Inspector、Azure Security Center等,发现租户内未纳入CMDB的EC2实例、Lambda函数等非法云API“影子”资产。
4
资产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生命周期终止资产)
基于资产分级分类建模技术,对资产接入、运行监测、变更预警、退运归档形成全天候多维度持续监测,通过CMDB资产、云资产、网络测绘资产等对比分析,采用CDC技术,结合外部固定资产退运时间管理机制,实时发现生命周期终止的“影子”资产。
风险智能分析
01
上下文关联分析
将发现的资产与企业架构图谱(CMDB入网登录信息)匹配:
✔已批准资产:纳入常规运维
✖未知资产:进行深度扫描及“影子”资产标注
例如某电力公司识别到运行内网的Tomcat服务器,但未在I6000的入网登记的IT资产,经排查确认为地市单位未经许可的WEB测试服务器资产。
02
策略模板引擎分析
预置GDPR、HIPAA、等保2.0等合规框架要求的检测策略及风险资产检测规则,自动检测影子资产违规场景:
网络扫描设备检测到CMDB入网登记状态为“退运”的IT设备
检测到开发人员将生产数据库备份至个人Google Drive → 触发“数据驻留违规”
发现市场部使用未加密Zoom免费版讨论客户方案 → 标记“通讯隐私不合规”
闭环响应与治理
01
内置灵活易用的工作流引擎服务
适配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灵活定义“影子”资产处置流程,实现跨地市、跨部门“影子”资产风险管控闭环管理。
02
工单风险预警高效消息推送机制
内置微信、飞书、邮件等消息接口联动服务,将“影子”资产风险自动实时推送至处置责任人移动端设备,即时提醒工单处理,并基于工单时效性范围机制,及时提醒工单到期提醒。
03
一键复验“影子”资产处置结果
基于CMDB在线接口、云资产的实时采集接口、实现对“影子”资产处置结果的即时核验。包括违规入网资产补登记检测、“影子”云资产下线检测等工单联动接口。
总结
影子资产本质上源于企业敏捷需求与安全管控的失衡。传统“围堵式”防护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加剧影子IT蔓延。现代攻击面管理平台通过持续暴露面监控、智能风险分析、闭环治理流程的三层能力,将影子资产纳入受控体系:既降低安全风险,又释放创新潜能。
往期回顾
01 |
02 华云安列入Gartner《Hype Cycle™ for Security in China, 2022》两大领域代表厂商 |
03 |
04 |
05 06 |
资质荣誉
核心客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华云安):影子IT资产:潘多拉魔盒的监管破局与持续闭环治理体系构建(下)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