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创科技为了更好地进行入侵检测和防御,参照各种安全威胁框架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基于入侵生命周期的攻击管理模型,作为美创新一代安全架构的三大支柱之一。
入侵生命周期v1.0把入侵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探索发现、入侵和感染、探索感知、传播、持久化、攻击和利用、恢复。入侵生命周期v1.0同样以ATT&CK作为基本战术知识库,匹配到不同的入侵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入侵都会经历这7个阶段,也没有绝对的线性次序。
2)入侵和感染
在这个阶段,攻击者会根据“探索发现”阶段所发现的重要信息,来对目标暴露出的攻击面进行攻击尝试,在“探索发现”阶段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攻击对象所暴露的攻击面也就越多,攻击更易成功。
攻击者在成功进入系统内部后,由于是首次进入所以会出现对内部环境不熟悉的情况,这时攻击者的动作一般会是对当前所处环境进行探索,摸清内部大致的网络结构,常常伴随着被入侵本机的敏感信息收集以及对内网大量的端口进行扫描,后续根据攻击者的目的进行下一步操作。
4)传播
在此阶段,攻击者根据上一阶段在内网探索感知收集到的信息,选择特定的攻击手法。如若发现内部是域环境,攻击者可能会尝试先攻破域控服务器,再传播其他机器。若是工作组环境,可能会利用收集到的端口和服务信息,选择特定漏洞进行批量扫描攻击,来尽可能多地继续获得其他计算机的控制权。
5)持久化
攻击者在对资产进行恶意操作后,为了能够减少再次连接的攻击成本,方便下次进入,会进行“留后门”的操作,常见的后门如:建立计划任务,定时连接远程服务器;设置开机启动程序,在每次开机时触发执行特定恶意程序;新建系统管理员账号等。这样便于攻击者下次快速登录并控制该系统。
6)攻击和利用
攻击者在此阶段便会开始对目标资产进行恶意操作,按照攻击者意愿,对能利用的数据进行窃取、利用;对操作系统、敏感文件进行破坏、删除。所有的防御手段都应该极力阻止攻击者进行到这一阶段。
7)恢复
攻击者在执行所有的攻击操作时,往往会在系统上留下大量的行为日志,因此在这一阶段,攻击者会对记录自身痕迹的所有日志进行处理,或删除或混淆,从而消灭证据,逃避追踪。
本系列文章基于美创科技入侵生命周期1.0架构,细分各阶段攻击者的常用攻击手段,并对相关攻击手段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逐一剖析,为安全防御建设提供有力知识补充和反制准备。
软件发现攻击
—— 探索感知 ——
从攻击者的角度来分析,当攻击者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限后,通常会枚举主机上已安装的软件应用信息。攻击者获取已安装软件信息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查找主机上安装的杀毒软件型号,从而针对性的进行绕过攻击;另一个是根据所安装的软件信息,攻击特定的软件应用,进行提权、持久化等攻击操作。
根据攻击者的入侵流程和操作手段,利用软件发现进行攻击在入侵过程的成功入侵之后,可以帮助攻击者发现更多的资源信息,从入侵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软件发现攻击可作用于探索感知阶段。在探索感知阶段,攻击者通过收集受害主机上的已安装软件信息,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攻击操作。
从攻击行为链条的上下文来看,针对软件发现攻击的行为链条输入输出如下:
输入:获取已安装软件信息的命令、程序
输出:主机已安装软件列表信息
1. 查询识别主机上安装的杀毒软件
当攻击者入侵主机后,会查询主机上安装的杀软,并针对性地进行绕过
在目标主机上执行命令tasklist /SVC
https://maikefee.com/av_list
即可识别出目标主机上安装的杀毒软件
2. 查询主机上已安装的软件列表
攻击者还会查询主机上已安装的软件列表,从而根据已安装软件版本所存在的漏洞进行提权等操作
使用cmd执行命令wmic product list brief
即可枚举出所有已安装软件名称和版本
也可以使用Cobalt Strike插件一键获取已安装软件列表
可以使用注册表查询所有已安装软件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Uninstall
reg query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Uninstall"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第59号):《入侵生命周期细分实践指南系列》:软件发现攻击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