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上演了一出精心策划的政治戏码。主席布伦丹·卡尔高调宣布成立所谓"国家安全委员会",其幕僚长亚当·陈火线挂帅。这个打着"反制外国威胁"旗号的新机构,本质上就是针对我国量身定制的技术战指挥部。
值得注意的是,FCC此次扩权行动完全延续了美式"威胁叙事"的经典套路:
-
凭空制造"中国技术威胁论":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常规技术竞争妖魔化为"网络攻击"和"技术渗透" -
建制化对抗机制:通过成立常设机构将"反华"行动固化为制度性安排 -
构建泛安全化执法网络:将原本负责频率分配的通信监管部门,武装成具备调查、执法等综合职能的"数字宪兵队"
这种政治操作存在明显双重标准:当我国企业在5G专利数量上超越美国时,就被扣上"安全威胁"的帽子;而当美国情报机构通过海底光缆实施全球监控(棱镜门事件),却被包装成"合法执法"。更讽刺的是,FCC新任命的委员会主任亚当·陈,其简历显示曾长期服务于美国国防承包商,这种"旋转门"现象暴露了该机构与军工复合体的深度绑定。
从技术冷战史的角度观察,美国正在复制上世纪"星球大战计划"的战术:
-
将技术标准问题武器化(如6G频谱划分) -
利用监管霸权实施供应链割裂(强制拆除我国设备) -
构建技术"小圈子"(所谓清洁网络联盟)
作为威胁情报研究者,我们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FCC新规中关于"外国对手技术清单"的条款,实际上为任意制裁中企预留了法律后门。这种泛安全化的监管扩张,可能引发全球数字铁幕的加速形成。
中国科技企业需要警惕的是,这个新成立的委员会绝不仅是做表面文章的官僚机构。其背后暗藏的监管工具箱包括:
-
频谱使用权武器化(限制中企参与标准制定) -
设备认证政治化(将技术审查转化为意识形态审查) -
数据主权泛化(以"国家安全"名义跨境索取企业数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技术问题被政治化时,受伤的不仅是某个国家或企业,而是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美国正在用冷战思维浇筑新的技术铁幕,这不仅无法保障所谓的"国家安全",反而会让全球数字世界陷入更深的猜忌与分裂。
该委员会的目标包括三部分:
-
(1)减少美国科技和电信行业在贸易和供应链上对外国对手的依赖; -
(2)减轻美国遭受外国对手网络攻击、间谍和监视的脆弱性; -
(3)确保美国在5G和6G、人工智能、卫星和空间、量子计算、机器人和自主系统以及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战略竞争中获胜。
该委员会将由联邦通信委员会八个局和办公室的代表组成,以促进跨机构合作和信息共享。该委员会将促进主席实施全面国家安全议程的能力,并促进委员会与行政部门和国会的国家安全合作伙伴的合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独眼情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针对我国
- 左青龙
- 微信扫一扫
-
- 右白虎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